15-0-0

客戶價值主張(CVP,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是指企業對自家產品服務,於功能項目或定位訴求的主張。企業須主動探索顧客的需求是什麼、什麼對客戶來說什麼是有意義的?凡是對於客戶真實的需求做深入探索並描述出來,這便是所謂的客戶價值主張(CVP)。

在商場上,客戶價值主張是所有策略的起點;競爭定位、商品策略或體驗行銷,均指向「企業要提供何種顧客價值主張」?

有些人認為CVP可以驗證市場調查的重要性,但某些觀點則提供了如何創造顧客價值主張的另類作法。白地策略(White Space)作者馬克強生(Mark Johnson認為CVP的精神並不是探尋及訪查顧客需求,而是要去「滿足顧客待完成的工作」,也就是要發掘顧客隱而未現的價值需求,換言之,CVP重視的不該是顧客現在的需求,而是未來的需求。

3類市場 VS. 3種行銷

當代許多行銷專家早已意識到預見未來的重要性,雖然多數這類書籍文章仍只停留在概說階段不免予人隔靴搔癢之憾,不過這對預見未來的研究的確提供了很棒的基礎,其中出自英國廣告行銷界的亞當摩根(Adam Morgan)便打破了「當前市場」的分類法則,將「未來市場」的概念正式納入市場範疇,這對提供企業如何預見未來很有助益。
有趣的是摩根的三類市場的論述,恰可呼應
科特勒早年所提之「三種行銷績效」──「回應行銷」(responsive marketing)、「預期行銷」(anticipative marketing)、與「塑造需求行銷」(need-shaping marketing)之說。

第一類市場 ─「病態市場」

亞當摩根將市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需求生病、但尚未消失或死亡的「病態市場」(diseased),此類市場可經由詢問顧客來得到對顧客需求的解答;CVP係來自於顧客對已熟悉的某種渴求,在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品質或服務或功能項目上作增進改變的「顧客價值」導向。例如大陸的海爾家電與小米手機,採取的商品策略簡單卻有效,顧客回饋告知他們想要什麼產品功能,然後生產者便可據以改良設計新商品,尤其在網路時代,當消費者(consumer)已經變成「生產性消費者」(prosumer)時,這種讓顧客參與產品設計的作法,往往能得到出人意表的成效,而此種行銷戰術恰也呼應科特勒之第一類行銷績效──回應行銷(responsive marketing)

第二類市場 ─「當代市場」

摩根第二類市場是無法詢問需求、但可得到解答的「當代市場」(contemporaty);CVP的要點是要將熟悉的事物變得新奇,其著力於「創意」導向──原創創意、或重製、創意翻新再生皆可──而非「顧客」導向。例如iPod重製了「隨身聽」概念,並將之升級為數位商品、iPhone把「平板觸控螢幕」概念,再生應用於手機上,這些商品策略可說是遵奉科特勒之第二類行銷績效──「預期行銷」(anticipative marketing)原則。有些商品在行銷開始就註定會大賣,因為它迎合市場消費者預期心理,「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書及電影大賣、少了男主角保羅沃克(Paul Walker)的玩命關頭7,票房反而更勝前集,皆因充份掌握市場預期因素之故。

第三類市場 ─「無法想像市場」

摩根所謂的最後一類市場是「無法想像市場」(unimagined),亦即「未來市場」;CVP操作則須反向而為,要讓新奇的事物變得熟悉,此亦契合科特勒之第三類行銷績效──「塑造需求行銷」(need-shaping marketing)之說

有人問賈伯斯為什麼不事先做顧客需求調查?賈伯斯回答:「等我們把商品做出來後,顧客自然就知道他需要什麼了」。

第三類市場的最大特徵即是「無法想見」,因為它無法詢問也無法得到解答,這是屬於只有「超越顧客」導向才可以擁抱、唯有真正能夠預視未來的CEO方能觸及的市場

【發表於:2015/05/15   ─── 米勒的行銷世界 】

arrow
arrow

    米勒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