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04

過去的舊經濟是「稀少性經濟」(Scarce economic),講求的是如何「奪取及控制資源」,所以,以往許多產業的價值都建立在稀少性,稀少性能帶來控制權,能掌握稀少資源者就能決定價格及取得控制權。但是如今以網絡為首,新崛起的新經濟,最重要的一個概念便是「反轉資源」,在平台網絡經濟裡,包括內容與價值等資源,不斷地被創造並釋放出來,所以資源不再缺稀,平台網絡經濟強調的是追求「流通與分享資訊」;新商業模式的轉折,包括:「豐富性經濟」(Abundance economy)與「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oy)。

以摩拜(Mobike)這家共享單車的營運為例,最初這些共享單車業者都是會將單車拉到人口密集的都會區擺置,因為這樣可以得到預期最大的使用效果,當摩拜單車在上海試營運時,他們並沒有在位於遠郊的青浦區投放車輛,但是該公司發現有些人會將車騎到那裡去,一開始,摩拜單車公司會派人將這些「迷走的車輛」拉回到他們預設的幾個投放區域,慢慢地,摩拜公司注意一件事了,而這個發現改變了共享單車的命運,原來當有些人將車騎到像是青浦區這些非營運預設區之後,逐漸地在這些小區周圍會聚集更多車輛,而吸引更多人到那個區取用車輛,就這樣一個小循環圈形成了,然後這個地區也變成了一個小生態池,當一個個的小循環圈和小生態池慢慢成形之後,它們開始自己以漣漪的方式擴散出去,使用的人愈來愈多,然後,忽然之間,一個網絡的底部就被確立了,之後就像你所知道的,共享單車的網絡效應也就產生了。

共享單車的漂流模式

摩拜單車後來深刻地體悟這件事:當單車在未被預設的情況下,被使用者自發性地騎到一個預設以外的某些地區,然後在這些小區周圍形成一個小循環,但效果很好,所以為什麼要去干預呢?「失控」不就是讓共享單車擴大分布、而不是中央集權的一個好方法嗎?摩拜單車的創辦人胡瑋煒以「有時候它會形成很有趣的自傳媒」去形容這種有趣而意外的發展態勢。

雖然不受管控,但效果是很好的,所以到底為什麼要去控制它呢?既然意外下自然發展的模式,比起設計人員原先想要做的管理方式效能更好,那麼為什麼要去干預呢?所以摩拜單車後來就改採讓系統自由生長的模式為其運營模式,「就像一個漂流遊戲,車子被騎到哪裡,就停在哪裡,接著下一個需要使用的用戶再接著騎下去」,這也創造出了共享單車如今的商業模式面貌;事實上,「分享經濟」永遠不可能出自「集權和控制」。

【摘錄於《掙脫困境》~第3章「大宗商品化困境 ~ 五大關鍵 主宰網路科技」-第4個關鍵:商業模式的轉折】
~~《掙脫困境》乙書,預定于6月份出版,敬請期待~~

【發表於:2017/05/25  ───  米勒的行銷世界】

arrow
arrow

    米勒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