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者企業的第一個指導原則:「努力搶3權──落地權、日照權、發話權」。

1. 挑戰者企業的第一個課題,首先必須爭取「落地權」,用行銷術語解釋,就是必須先找到一個「立基/利基市場」;例如大陸的小米科技成立之初,有感於它在通路、品牌及各種營銷資源與經驗都有所不足,於是便設定由「網路」市場出發,像小米這樣一開始選擇的「立基/利基市場」便避開無力取勝的實體通路,而直接鎖定在其強項所在的「網絡市場」,這樣才能夠為自己爭取到最佳的「落地權」。

2. 接著,當小樹苗破土而出逐漸發育長大,這時候就需要獲取充足的陽光和水(客戶與資源),可是比起水資源,「日照權」─也就是客戶或市場的關注,更是這些新生企業必須優先爭取的特殊策略資源,這就是挑戰者企業的第二個課題,像是亞馬遜、Google、臉書等這些新創企業,當初都是因為拿到大量「日照權」而能變身為如今的參天巨木。

3. 最後,新生企業必須增加能見度,以拿到「發話權」的門票,這就是挑戰者企業的第三個課題。

◎挑戰者首先要做的是必須學會以不同的觀點重新審視整個戰場。新觀點會讓一切為之改觀。

◎要打破優劣局勢,挑戰者必須做好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選對戰場,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戰場、並將市場現存者帶往那個戰場上去;第二件是就是打破現有產業界限並重訂遊戲規則,這樣才能改變戰局態勢並掌握新戰場的主導權。

米勒在2.28發表的【決策第一課:「堅持或放棄」的抉擇一文,是針對市場現有企業(領導者與先進者)而寫的,這些「現存者企業」的困擾與其市場管理策略的成功關鍵,其實都是同一件事,即在於企業必須決定並採取行動──「究竟該奮力一搏,還是走為上策?」。但不論這些現存者企業決定要奮力一搏或走為上策,都應該與時間競速,包括判斷、決策與付諸行動,切不可拖拖拉拉,方為明智之舉。切記,衰敗的企業──總是「拔得太慢或轉得太慢」!

所以,「速度」──才是決定這些現存者企業生或死、存或亡的竅門之道。

那麼,如果是身為市場挑戰者,有何策略準則要遵循的呢?今天要談的就是──

挑戰者企業的第一個指導原則:「努力搶3權──落地權、日照權、發話權」。

相較於現存者企業(領導者與先進者),市場挑戰者(破壞者或後進者)雖然沒有「雙重包袱」的壓力,卻有著床率與能見度適應不良的劣勢,好比在一大片森林中,新生小樹苗的問題,若不是沒有容身立足之地、便是缺乏良好成長空間。

一顆新生種子必須要先能突破「落地著床」的問題,才能破種紮根,這就是挑戰者企業的第一個課題,首先必須爭取「落地權」,也就是要先解決「著床率」問題,用行銷術語解釋,就是必須先找到一個「立基/利基市場」;例如大陸的小米科技成立之初,有感於它在通路、品牌及各種營銷資源與經驗都有所不足,於是便設定由「網路」市場出發,像小米這樣一開始選擇的「立基/利基市場」便避開無力取勝的實體通路,而直接鎖定在其強項所在的「網絡市場」,這樣才能夠為自己爭取到最佳的「落地權」。

接著,當小樹苗破土而出逐漸發育長大,這時候就需要獲取充足的陽光和水(客戶與資源),新生企業因為其規模較小,所以一旦欠缺資金或資源,或遇到市場環境變遷太劇烈,不像那些大企業有良好體質可以支撐,新生企業往往很容易就枯萎夭折了;可是比起水資源,「日照權」──也就是客戶或市場的關注,更是這些新生企業必須優先爭取的特殊策略資源,這就是挑戰者企業的第二個課題。

許多新創企業雖然創業初期資金貧乏,但是由於受到極大「日照權」關注,而能反過頭來獲取更多的水資源(例如資金投資),像是亞馬遜、Google、臉書等這些新創企業,當初都是因為拿到大量「日照權」而能變身為如今的參天巨木。

最後,「發話權」是什麼呢?簡單地說,「發話權」就等同於「能見度」。

以前有句話說「人要臉樹要皮」、「人怕出名豬怕肥」,而今一切都反轉過來了,現今社會是「人紅不紅比臉皮要不要還重要」的時代,企業也一樣,需要不惜一切博取版面上新聞,企業或企業領導人無不想方設法增加上電視、上報和網路搜尋的大量曝光機會,原因無他,就是希望增加能見度,以拿到「發話權」的門票,這就是挑戰者企業的第三個課題,不只要讓媒體與大眾認識你,更要拿到能發言的「發話權」。大陸對此講得很直白,「不在前三名,就沒有發話權」,所以如果想要拿到「發話權」,最好的方式就是想辦法讓自己擠進前三名內。

新挑戰者策略

新挑戰者策略,可概括分解為三個步驟:

 →   Step1. 異視戰場── 挑戰者首先要做的是必須學會以不同的觀點重新審視整個戰場。新觀點會讓一切為之改觀;例如當年賈伯斯看見了「螢幕」才是IT真正要決戰的新戰場,因此他親手擬定發展iTV與iCar這些看似與手機無關的十年產品大計;鴻海在摸索多年後,去年郭董終於也看出這個門道來,所以決定跟進發展「大小眼球」計畫、也才會有鴻海「八屏一雲一網」的事業佈局動作。

→    Step2. 重訂產業界限── 要打破優劣局勢,挑戰者必須做好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選對戰場,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戰場、並將市場現存者帶往那個戰場上去;第二件是就是打破現有產業界限並重訂遊戲規則,這樣才能改變戰局態勢並掌握新戰場的主導權。為此,挑戰者必須引進新的創新人才與思維,發展創新的商業模式、或者從製程、流程、設計、行銷模式面做創新,才有機會改變賽局。舉例來說,印度塔塔汽車(Tata Motors)為發展低價低成本汽車,刻意從外部取才建立起小型研發團隊,不受既有商業模式與傳統汽車製造流程的束縛,後來這支新團隊設計出一款大幅減少零件的新汽車,可顯著節省成本與縮短製程。塔塔汽車的作法,與組織在縮減財務預算時採取的「零基預算」其實都是相同的模式。

    Step3. 為競爭對手設下障礙──米勒先前(2/07)於【經營王道 首重策略(上)】文中有提到過:「競爭是一場障礙賽;除了創新、以及其他的競爭能力之外,還得為你的對手設下障礙。競爭也必須打差異戰;成功者一定有難以被對手複製之方法或優勢,這才是決定性的差異處。」

競爭優勢是源自於「差異」和「不對稱戰爭」,所以包括差異化與不對稱性、以及相對優勢,這就是競爭優勢的三個要素;當企業擁有競爭優勢後,要想維持競爭優勢就得讓對手無法輕易複製或模仿,要做到這點就必須為對手設下障礙、或者說就是企業必須要建立「防護隔離機制」,像是專利、商譽、品牌、口碑、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規模經濟、商業模式、或獨特的隱性技能與知識...等。

【發表於:2014/03/14   ─── 米勒的行銷世界】

~~ 延伸閱讀~~

【經營王道 首重策略(上)】 。。。。【發表於2014/02/07 米勒的行銷世界】

「競爭的3個本質」特性──

第一個特性:競爭是殘酷的,不能擁抱市場(消費者),就只能等著被老虎吞食。第二個特性:競爭是障礙賽,除了創新、以及其他的競爭能力之外,還得為你的對手設下障礙。第三個特性:競爭是差異戰,成功者一定有難以被對手複製之方法或優勢,這才是決定性的差異處。

arrow
arrow

    米勒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