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02

鴻海搶娶身陷財務危機的日本中小尺寸面板大廠夏普(Sharp)十代廠(SDP)之原因,有人解讀是因為鴻海基於要發展「11屏三雲二網」的思維,由於未來鴻海集團內顯示器產品的用量需求會愈來愈大,於是便將面板視為重要的戰略物資這倒也合情合理,而且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多次強調「面板是戰略物資」,這也代表著「以面板為戰略的思維」未來在鴻海集團的地位也將水漲船高,甚至會主導鴻海的事業布局方向。但面板或許是鴻海所需要的戰略物資,可是面板廠根本賺不到錢,更何況所謂的戰略物資不應該是供給超過需求之物,但面板目前卻是如此,那麼將面板視為戰略物資的鴻海、並因之欲以溢價兩倍的價格收購夏普面板十代廠的戰略思維是否有問題呢?

究竟鴻海收購夏普的戰略意義何在呢?

其一,既然鴻海自家事業11屏都會用到面板,與其向他人採購,不如自己擁有,至少即便不求銷售也可供應自家所需,從這個思維來看,鴻海的事業布局模式,很明顯是在師法台塑,未來夏普面板廠的營運能否反轉、是好是壞尚難有定論,得看其經營管理能力了。但是如以成本而非獲利角度,這門生意的算盤是很好打的,因為即使是溢價兩倍收購夏普面板廠,仍然比鴻海自行新蓋一座面板廠划算,更何況夏普面板廠還有被低估的專利及技術這些更有價值的隱性資產在內。打造高度垂直整合的供應鏈一直是郭台銘的目標,其最終目標還是希望能從製造到銷售一條龍,假使此刻鴻海能成功收購夏普面板廠,便可在原有供應外需面板的群創之外,不必曠日廢時花費經年才能蓋成新廠,立即憑空多出一座可立即實現產能的面板廠,便能將未來可能所需的螢屏需求籌碼抓在手上,由於將來螢屏面板勢必會愈來愈多樣化,包括日後對蘋果的接單、或滿足自家11屏的應用上所需要的產能彈性以及規格多樣性,群創加夏普肯定可以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用,再者,想必郭董也有意繼入股SDP後,之後便更有機會再進一步順勢入主夏普總公司這樣的想法唄。

其二,面板業現在的生態很複雜,基本上已呈嚴重地供過於求狀況,但既然連鴻海自家面板廠群創的產能都過剩了,這時養一座面板廠已是個超級大包袱,可是如果考量Sharp大阪堺市10代廠的經濟切割率都是大尺寸(主攻60吋以上的液晶電視面板),全都是在和中國競爭,所以鴻海郭台銘的主要考量,或許不是買了Sharp後能有過多的產能來供應其11屏的需求,而是為了戰略布局,就像2012年鴻海入股SDP,便是看上夏普的IGZO(氧化銦鎵鋅)技術,因為這是少數能媲美三星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面板技術,今後若鴻海完全吃下SDP,就能迅速拉近與三星面板差距,甚至有助爭取iPhone 7面板訂單。我的朋友馬克斯-金則認為其可能還有另二個主要戰略考量,是為了箝制中國競爭者、及做專利授權的布局。

首先,任何一家具規模的大面板廠營收雖然都很龐大,動輒超過千億台幣以上,但其中卻有一大半得用來支付IP授權,而Sharp和全球最大的中小型面板廠日本顯示器公司(JDI)一樣都擁有為數不少的早期TFT專利,專利與技術,這才是Sharp潛藏的真正價值、也是郭台銘當初屬意取得Sharp十代廠經營權的真正用意,未來一旦鴻海順利拿下Sharp十代廠,只要透過合併或簽技術IP相互授權,那麼連帶群創也會立刻變成很有競爭力的面板廠。其次,最近中國企業大灑銀彈的併購動作頻頻,若是Sharp被京東方或華星光電買去,那麼不出兩年面板廠就會開始大洗牌,而且很快地全球最大面板廠可能就會在中國誕生,以目前所有被中國深化涉入的產業來看,若是中國再囊括全球面板第一的地位,以「中國式」用低價整肅異己的競爭手段來看,未來幾年全球面板價格傾軋的情勢可能只會更形嚴峻,而後面板供需一旦完全掌握在中國手上,這對擁有極大面板需求、需要大量戰略物資的鴻海而言,顯然非常不利;反之,若是鴻海在這個階段能順利拿下Sharp面板廠,便能在這階段取得極其優勢的供應鏈議價能力,也有利其日後管控面板這種關鍵戰略物資的生產成本,所以對鴻海而言,這個時候收購夏普的戰略意義,可說是進可攻退可守,一本萬利。

【發表於:2016/01/14───米勒的行銷世界】

arrow
arrow

    米勒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