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6-03

2015年小米全年手機出貨達7,000萬餘支,雖仍較前年成長,但與任正非領軍的華為智慧手機2015年銷量衝破1億支相比,小米則未達未達預訂目標的8,000萬到1億支目標,這讓小米董事長雷軍開心不起來。2016年初,雷軍便表示去年被出貨量8,000萬支目標所累,過得一點都不開心,所以2016年小米將「去KPI」,他決定保持初心,堅持只做最酷的產品,享受創業過程就好,於是2016年小米的政策大轉彎,不再將全部重心全押在智慧手機身上,開始全力加速其自2013年啟動的小米生態鏈計畫。

2013年雷軍看到了智慧硬體領域的巨大商機,他認為這個機會甚至比小米正在起飛的智慧手機的商機還要巨大,尤其是互聯網發展的三階段先是PC上網,現在是行動上網,而未來勢必要走向萬物互聯的IOTInternet of Yhings),雷軍思索著要如何做才能在其他領域也複製小米在手機領域的成功模式,幾經思考後雷軍認為他找到方法了,那便是導入「企業虛擬整合」的意念,於是小米組建了一支完全由工程師組成的投資團隊的小米生態部門,這個小米生態鏈計畫即是專為獵取各類他們看好的智能硬體產品標的、以落實雷軍想快速打造在物聯網的布局而設。

簡單來說小米生態鏈便是要廣召其他企業共組小米生態圈,小米以開放的、不排他的態度,讓策略合作夥伴可以共享共用小米家族品牌,自此之後,小米便有了華米、紫米、綠米、青米、智米、創米、藍米、雲米等這些新品牌以及各式各樣新領域的新商品,總的言之,小米生態鏈的最大邏輯便在於「利他即利己」;小米生態鏈計畫投資的產品包羅萬象,比如門窗感測器、人體感測器、無線開關、淨水器、空氣淨化器、甚至電插座等設備都涉足,當然有一部份雷軍是希望能透過這些其他的智慧產品,來布局智慧家居、乃至物聯網IOTInternet of Yhings),而這些智慧產品最終都能與小米手機產生連線性,透過小米手機來操控家中的各種設備,最後串聯組構成大數據,這應該就是雷軍的真正戰略意圖。

2015年,小米生態鏈產品收入增長了220%,預計2016年的銷售額有機會突破100億人民幣,到目前為止,小米生態鏈已投資的公司達55家,其中有七家的年收入逾億元人民幣、2家年收入超過10億人民幣、4家公司的企業估值已逾10億美元、晉身為獨角獸級新創企業;小米生態鏈的公司名單在過去兩年裡,以平均每15天一家的速度增加著,所推出的產品涵蓋了耳機、行動電源、手環、插座、血壓計、空氣淨化器、淨水器、運動相機、平衡車、電池、延長線、床頭燈、電鍋、行李箱…等,到20165月為止,小米生態鏈共計有20多家企業發布了近三十款產品,囊括了28項國際設計大獎,其中還包括美國IDEA和德國紅點獎7項,20165月時,小米也宣布將要啟用全新的MIJIA(米家)品牌,也就是要推進階版的「米家聯盟」。
但是小米現在似乎什麼都想做,有人認為這反而讓他背離了專注,負面說法是小米有點像是病急亂投醫的心態,像他除了以人民幣6億元併購大陸第三方支付公司捷付睿通公司,準備要進軍第三方支付之外,小米創辦人雷軍投資的子公司Ninebot併購美國兩輪電動車品牌「賽格威」(Segway) ,小米旗下併購賽格威的另一層意義是傳出小米或也有意進軍電動車,而市場估算這個併購案即可能高達10億美金;到了2016年小米又計劃成立專門用以研究虛擬實境(VR)、以及機器人等高端科技的實驗室,如今甚至還要籌設銀行。

然而無論小米生態鏈計畫延伸產品領域,或是以購併計畫布局高端的新事業,無疑地,小米正企圖將自己移向高階市場,然而小米似乎沒有考慮清楚此一問題:「小米早期深入人心的低階形象,與如今要拋擲躍入的高階市場,是否會格格不入?」。

總之,小米生態鏈雖說或許是一個虛擬整合的好典範,但是若是發展過了頭,可能也會陷入失焦困境。
 

【發表於:2016/06/16  ───  米勒的行銷世界】

arrow
arrow

    米勒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