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04

20161121,台灣第三大航空公司──復興航空公司無預警逕行公告明日(22)將停飛一日,這項沒來由的停飛公告來得突兀也頗生疑竇,隔日,復興航空宣布預定的停飛日、也就是2016年11月22日當天,復興航空在記者會上再加碼投出震撼彈,董事長林明昇正式宣布復興航空公司即起解散,也證實了許多人對復興航空停飛宣告的揣度確實成真,詭異的停飛一日宣告,其實即是全面停飛預告,如果沒有人接手經營,成立逾一甲子的復興航空便將就此畫上句點。

1951年,台灣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復興航空成立,到了1983年,復興航空轉由國產實業集團林家接手經營,二十多年下來復興航空經營有成,成為國內第三大航空公司,規模僅次於華航與長榮,復興航空轉投資的復興空廚也開拓出一番局面,直到2007年台灣高鐵正式投入轉運後,立即衝擊到台灣的載客運輸市場,高鐵通車對本島客運業與航空公司的國內線衝擊著實不小,尤其是航空公司因不敵高鐵競爭,西部走廊航線一條條停航,20074月底台中航線停航、9月嘉義航線停航、2008年台南航線停航、20083月立榮停飛北高航線,雖然復興航空因配合政策性航線安排,直至20122月才撤守北高航線,但其實自2007年開始,航空業就已陷入蕭條期。

2010年前後是復興航空的另一個中興轉折期,2010年復興航空由第三代的林明昇接任董事長,就在前一年,2009年復興航空的營收還不到60億元台幣(當年度年營收約56億多元),六年之後到了2015年,復興航空的營收已衝破130億元台幣,但是其實航空業這些年已是慘淡經營,油價波動、陸客銳減、外航搶市、廉航夾殺,航空公司個個都在死撐,復興航空前四年發展順遂,但之後新航線、設立威航等策略失利,加上大環境不利經營,尤其是兩次飛安意外又重挫企業形象,復興航空在2015年已是強弩之末,2016年營運則是急轉直下。復興航空由盛至衰的反折關鍵,起於20147GE222客機墜毀澎湖、與20152GE235客機墜毀於基隆河,短短七個月內復興航空接連摔掉兩架飛機,這兩次客機空難事件給予復興航空兩記重擊,不但擊沉了顧客信心也擊垮了復興航空再起的鬥志,墜機事件顯示復興航空內控管理問題嚴重,消費者對復興航空飛安的疑慮、以及這幾年台灣經濟及消費力下滑等因素,再加上2016年一整年兩岸政治緊張關係使得大陸航線市場經營更為緊縮,此外,財務漏洞則是壓垮復興航空的最後一根稻草,兩次空難讓復興航空2015年本業虧損24.9億元,復興航空2016年前三季本業大虧26.5億元,合計近七季虧損超過50億元,至20169月底復興航空流動負債73億元,流動資產37億元,短期資金缺口達36億元台幣,而載客率持續不高於六成,每天開門就虧錢,以目前載客率推算每月虧損超過台幣2億元的財務壓力,讓復興航空撐不住了,於是先是在2016年10月1日,距2014年12月17日威航正式開航日還不到兩年的時間,復興航空宣布旗下虧損連連的威航確定收攤,不料時隔兩個月,11月21日爆發復興航空停飛、隔日即宣布即起解散公司。2016年11月22日於記者會上,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昇正式發表聲明:「由於後勢未見樂觀,不得不解散公司」。

在復興航空的例子中,林明昇在記者會上直言「看不到契機」!有多少的企業及其領導人,如復興航空林明昇一樣,總是要到宣告企業解散之時,才願意承認有問題。以一位失敗企業的領導人而言,林明昇至少直言不諱、不自欺欺人,但有多少企業在企業出現問題之時,仍然還在自欺欺人、用以自我解慰;另一個現象是,多數的企業在他們做出各種決策之前,卻總是看不見問題所在,就像復興航空一樣,董座林明昇要為嚴重誤判情勢負最大責任,在局勢不佳時仍然過度擴張,包括購買飛機、成立廉航(想以夷制夷卻高估了自身能力),於是在其經營、擴張、競爭過程中,一步步陷入迷地卻不自知。

這些做決策的領導人以為他們有能力、也正在做對的事,但其實根本就是在走錯的路,他們看不見真正的問題,他們沒有抓到真正的重點,例如復興航空最大的錯誤,就是看不見「飛安」才是一家航空公司最重要的原始點,許多企業在追球成長的過程中都忘卻初衷了,然後幾乎毫無例外地,忘卻初衷的企業最後都會踏入困境之中,只差所入困境類型及困境形式各不相同而已。

【發表於:2016/11/24  ───  米勒的行銷世界】

arrow
arrow

    米勒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