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12-01

https://www.facebook.com/MTmelove/posts/1582886921852130
燦坤與全國電子的策略愈來愈相近,對燦坤而言,這實在是一件很不妙的事,只是燦坤對此似乎毫無所感,直到來自台灣小米的燦坤新任總經理李佳峰今年4月上任後,或許他這才發覺,那也會是燦坤的另一個問題所在。

--------------------------

連同上期,這兩期我們的主題為:「燦坤轉型,到底行不行?」
而燦坤轉型究竟行不行,又與其「型格」息息相關。

回顧燦坤興衰史,其由盛至衰,皆與「轉型」有關。
燦坤第一波的轉型起於2008年跨足旅遊業開始。
第二波的轉型則是始於2017年至今的企業再造。

而近來,燦坤的第二波轉型,因李佳峰閃辭而暫時畫下逗點加問號。

---------------------------

前期內容提要:

前期,我談到了燦坤轉型的【上半場:多角化經營失敗】
https://mtmelove.pixnet.net/blog/post/351316717

-------------

自1980年到2010年,燦坤在這三十年間,先後發展出兩條事業曲線(第一條事業曲線是「小家電製造基地」,第二條事業曲線是「3C通路事業」),而讓集團事業來到最高峰,這是拜轉型之功。
但是從2012年之後,因為市場出現巨大的量與質之趨變,這也是促使國內老牌3C通路商燦坤,不得不亟思轉型的主要原因。然而,這一連兩波的轉型,卻再再失利,而種下了現今燦坤集團的敗因。

由於這兩年燦坤的轉投資大都慘賠,所以2017年燦坤集團創辦人吳燦坤辭去燦坤集團所有職務,改由妻子蔡淑惠接手收拾殘局,到了
20186月再由專業經理人何宗原接手集團事務。而就在今年(2019年)的這個月(11月),上任僅僅七個多月的總經理李佳峰也閃人、不奉陪了。
可見燦坤這兩年內憂外患的困境從來不曾稍歇,自去年以來,燦坤高層人士異動更顯頻繁,媒體分析燦坤由興至衰的原因,除了本業策略失誤,又面臨全國電等同業與電商崛起夾擊,加上轉投資失利,一連串的漏失,導致高階經理人陸續掛冠求去。

大抵來說,今年4月上任、來自台灣小米總經理李佳峰閃辭的主要原因出於這兩大主因:第一個要因是,李佳峰的新團隊帶入的經營理念及其改革方式,可能與燦坤的內部理念及原本的企業文化不相容;第二個要因則與最高層(董事會及董事長)未能支持絕對有關,有志難伸,莫此為鉅。

************************

本期要旨提示:

這期,要來聊聊燦坤轉型的【下半場:本業轉型的挑戰】

-------------

燦坤第一波的轉型起於2008年,先是從跨足旅遊業開始,到了2013年,燦坤大大並加速推進其異業投資腳步,但至2007年以迄,先前那一波以進軍餐飲業做為集團多角化經營主軸的路線,盡以宣告失敗收場。

燦坤第二波的轉型,我姑且定名為「以集團改革為目標之企業轉型」,先是在去年(2018)6月由何宗原領軍(擔任董事長),繼則又於今年(2019)4月加入從台灣小米挖來的李佳峰(擔任總經理),只是李佳峰上任僅七個多月就閃辭。

對於這樣的發展,外界在驚訝之餘,或許有個觀察重點可以討論,那便是對於轉型的方向及方式,新舊兩派專業經理人(何宗原與李佳峰),是否起了路線之爭?
但,若是如此,燦坤這次的第二波轉型恐怕仍將徒勞無功。

---------------

本文十大看點:

1、李佳峰為何會閃辭?

2、當最高層對於轉型有意見時

3、燦坤轉型,到底行不行?

4、重點不在營運,而在策略

5、廣告不給力,還得多努力

6、為何全國電子能超車燦坤?

7、商品結構不良

8、企圖心不足

9、燦坤如何喪失優勢

10、燦坤如何扭轉劣勢?

************************

第二部份 ── 燦坤轉型的下半場:李佳峰閃辭事件

緣由:
轉投資失利,已壓得燦坤喘不過氣。前年投資餐飲全盤皆墨,而讓燦坤大傷的元氣還沒恢復,今年8月,旗下的金鑛咖啡與燦星旅遊又再大裁員。

燦坤曾寫下黃色家電風潮,最高峰時燦坤3C門市曾達349家,但由於近年來投資餐飲失利,集團旗下的燦星旅遊、金鑛咖啡亦皆持續虧損連連,再加上這些年來3C通路本業也面臨電商強大的競爭壓力,門市面臨人流下滑窘境,導致這幾年燦坤的業績與獲利雙雙下滑,尤以今年為劇。

這兩年燦坤門市買氣急遽下滑,人流冷冷清清,而被網友戲稱為是「黃色鬼屋」,李佳峰上任後所訂定的經營目標,其中一項就是要改善門市問題,希望藉此增進人流以帶動業績,他說,希望能把為被網友稱作「黃色鬼屋」的燦坤門市,改造為「黃色美屋」。

燦坤目前門市家數283家,已被全國電子的322家門市趕過。

同一時間,燦坤今年的營收與獲利亦被全國電子超越。
據媒體報導,今年就前三季的毛利率來看,全國電為18.2%,領先燦坤的15.5%。在前三季的獲利方面,燦坤稅後純益1.61億元,每股純益0.97元;全國電稅後純益3.73億元,每股純益3.76元,兩家公司差距高達一倍以上,加上燦坤股本16.65億元,全國電僅9.92億元,在獲利對決的關鍵上,燦坤顯然不利。

------------------------------

【一、「本業轉型」的挑戰】

1、李佳峰為何會閃辭?

自去年起,燦坤開始意識到企業必須再次以轉型突圍,而本業的轉型與改革更是迫在眉睫,這個重責大任,原本是冀望於來自台灣小米的總經理李佳峰身上,不料,李佳峰上任不過短短七個多月便宣布閃辭。

對此,與其說李佳峰出師不利,毋寧說燦坤轉型不夠力;
而究其原因,實在與「型不型」大有關係呢!

2019年一至十月燦坤營收159.87億,年減7.5%;全國電今年一至十月營收150.51億,年增6.2%。雖然燦坤營收已被競爭對手全國電拉近,但是面對競爭者全國電營收的步步逼進,李佳峰仍有充足信心,他認為前三季燦坤仍是業績最高的台灣3C通路,只要做些調整,到年底也有信心保持第一大。

李佳峰對燦坤轉型與改革規劃,提出不少經營理念的改革,而從已曝光或正著手進行中的革新做法,多集中在「門市與電商」這兩方面來看,不難看出李佳峰的改革方案是聚焦於「本業轉型」身上,我也很認同他這樣的策略眼光。

燦坤總經理李佳峰上任之後極力促成燦坤轉型,包括電商平台大改版,換上「燦坤電生活TK3C.COM」的品牌LOGO;讓燦坤實體283間門市員工,換上黑黃相間的新制服;規劃明年第1季開出新型態、新品牌門市;把原有的「燦坤會員特典」,改為「全民購物節」等策略,在業績上也逐步發揮效益。

燦坤的營收連續八年衰退,有著不得不做轉型的理由,但轉型需要陣痛期,非速成可及。
我個人認為李佳峰懂,但燦坤的其他人未必懂、更別說尋求支持了,這是新任經理人李佳峰要面對的「本業轉型」的第一個挑戰。

李佳峰認為「轉型策略推動費時費力,需要以年作為單位計算」,他相信轉型後必能帶動營收正成長,他也將翻轉「黃色鬼屋」印象為「黃金美屋」列為目標。
我認為,除了如何強化人流的措施之外,強化門市體驗也應是重點。

李佳峰深刻體會到改革不能速成,不但需要花費時間,也非得投入不少精力與財力不可。但,企業的轉型與改革,除了需要時間之外,改革者還必須面對這個有著四十年「憂」久歷史集團,從組織內部同時加諸而來的雙重阻力──沉重的包袱與業績壓力,所以難度會更高、任務將更鉅,如果高層與組織內部抗力太大,改革就很難推動。

------------------------------

2、當最高層對於轉型有意見時

李佳峰在去職之前,首度跟媒體餐敘時,當時李佳峰坦言,要從外部的領導的人來改造內部並不容易;李佳峰也提及,大型企業轉型需要時間,他認為帶領燦坤最困難的,是「想做的事情太多,且需要跟內部討論新思維」。

從這些「改革不易,然需努力」的話語言談中,除了可以感受到李佳峰在燦坤似有遇到不小反改革阻力的感歎之外,也可以見出身為一個專業經理人必須扛住的壓力不小,特別是由內部而來的壓力。

當改革的方向與方針,理念與路線,在內部有分岐之時,該當如何?
再者,若是前任經理人(董事長何宗原),對上了後任經理人(總經理李佳峰),當兩者互有衝撞、而兩人又同為「在職中」時,那又該當如何?
若是無法取得共識與謀合,又不想草草應付了事,那便只能有一方去職了。

當最高層對於轉型有意見時,那便不只是路線之爭而已,還是價值之異了。
於是,想當然爾,如若「燦坤董事長何宗原對公司轉型的理念不同,且對於轉型所需的投資花費有不同看法」,若當最高層不予認同,那自然就做不下去了。

------------------

3、燦坤轉型,到底行不行?

新任經理人在推動企業轉型時,層峰與高層主管們是否大力支持,將是轉型能否成功的最大關鍵,特別是,對於任何一位從外部空降而來的總經理來說,要做好領導與管理以及集團整合工作,就已是困難重重的任務了。因為企業內部權力爭鬥勢力的暗流,對於外來者永遠總是虎視眈眈、想要伺機拉他下馬,所以這時候最高層權力中樞(董事長)是否全力支持、或是放任內部組織將之撕裂,將會牽動這位外來者(外部空降的總經理)能否恆續其堅定帶領組織改革的熱情。

在我前一期的文章發布後,網友﹝Marie Anne Fontaine﹞留言:「看起來老闆的心態好像就是燦坤的問題癥結所在,他在後來的每個跨領域階段,都在套用早年的燦坤崛起模式,但卻不願面對燦坤墜落原因」。
另一位網友﹝Weiting Tu﹞說:「家族的二代才有權搞轉型,外人湊什麼熱鬧」。

這兩位一語見的,也看出了因果──「燦坤、轉型、李佳峰」,就這麼回事。

我們如果來看看,國內幾家同樣正在進行轉型革命的大型企業,數年前宏碁開始進行改革,到現在都還未竟其功,以及去年先後喊出要推動轉型的華碩、和同涉電信領域的遠傳、台灣大、與中華電信,還有裕隆集團…等,乃至於董座及總座換人當,進行無縫世代接棒的台積電與鴻海等這些超大集團,不管接棒的新任CEO是延襲族蔭(嚴陳莉蓮)、或出自內升(劉德音與魏哲家、許先越與胡書賓)、或外聘(陳俊聖)、或空降(劉揚偉),也不管新任經理人是否為專業領域出身(井琪謝繼茂)、或是與本業毫無淵源(林之晨),但細觀上述這些企業的新任經理人們,如今還皆安然在位,理由只有一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色,那便是,這些人都深獲最高層的大力支持,同時,企業內多數的高層主管也願意鼎力相助,唯有這樣,他們才能站穩跟頭,繼續當「轉動企業的推手」。

因此,對於燦坤這家企業來說,我認為《數位時代》的說法信度不低,對照李佳峰在11月初(也就是宣布閃辭的前兩周),才正式對媒體宣布其經營策略,但轉眼間卻又宣布閃辭,可以想見,應是李佳峰並未感受到最高層「關愛的眼神」照射在他的身上,所以才會決定「不如賦歸」吧。

但既然改革者不玩了,「燦坤轉型,到底行不行?」自然也就不被看好。

「燦坤轉型,到底行不行」? 就看這兩點:
第一,燦坤的改革者與高層經理人們,看出問題了沒?
第二,對於轉型一事,是否有魄力並且願意放手一搏?

------------------------------

【二、「型不行」寸步難行】

企業的轉型之路,「型格」與「路線」同等重要。

要扭轉及革新的優先順序,比起路線,型格更為重要。

型對了,路線就能導正;若是型不行,便只能徒呼奈何。
----------

【全國電子VS.燦坤3C】

賣3C不賺錢、賣家電才好賺,
但「燦坤是賣3C的、全國是賣電子的」,
這又是定位問題。有解嗎?

只要重新翻轉定位就行。這說來簡單,做起來不易。
李佳峰提出的解方,是不再模仿對手,而是端出燦坤自己全新的服務定位主軸,
一樣是燦坤的「3C」,但是這個燦坤的「3C」重新被賦予新的註解.......

------------------------------

4、重點不在營運,而在策略

有人說,來自台灣小米總經理的李佳峰,轉換跑道來到燦坤未必討得了好,所持理由為,燦坤的營運模式跟小米截然不同,所以要複製到燦坤談何容易。
但我不這麼看,米勒一向認為,既然要談改革與轉型,既有的營運模式已不再是重點,重要的是新的經理人,能否引進創新及策略的新思維。

如果只是要繼續做燦坤原本事務性的事業,那麼,何妨找個懂原有3C通路營運的營運長接手經營就好了;既然燦坤打算要做的是改革與轉型,而不是做日常營運管理之事,因此要找的,自是須得有策略識見並能扭轉變局的人才,也就是要找策略長或轉型長或創新長之流,有創新思維及長足策略眼光的高階經理人。

為什麼我認為小米總經理接燦坤總座應該是遊刃有餘呢?
比起有些電商人只會談銷售,我看李佳峰的轉型策略,不但有節有目,而且是有針對問題提出對策,李佳峰的改革方略,像是把仿效全國電子促銷模式的「燦坤會員特典」,改成「全民購物節」,或是會員卡(會員政策)的改變....等。
以燦坤對於「會員政策」所做的改變來說,這件事做起來是很小的,改變卻是很大的。
燦坤3C以前是採類似好市多這種模式的會員制經營方式,
概念是只要你花一點小錢辦一張會員卡,就能享受很大的差價優惠。(※)

------------

※、最早之前,燦坤的會員政策是:一般會費繳新台幣500元,學生會費繳新台幣400元,一年消費滿新台幣5000元後會員期限將會延長一年,新加入或續繳會費時可兌換會員贈品。
之後,自2015年7月起,燦坤會員身份實施終身會員制,入會繳交新台幣500元即為普卡會員;普卡會員期間內每年累積消費滿新台幣5000元以上,則會維持滿額會員;每年支付年費,則為年費會員。

------------

早年,燦坤的訂價策略,會蓄意地將會員價與非惠員價的價差拉高,好誘使顧客申辦會員卡,從前這種商業模式是極其成功的,能帶動會員的回購率,同時也能善用集團優勢,因為燦坤本身就有生產小家電的自有工廠,顧客辦一張年卡只要繳付區區幾百元,但是在辦這張卡的同時,就能拿到「辦卡禮」做為回饋──從許多小家電中自選一樣(像是小烤箱、烤麵包機、鬆餅機、果汁機…等),等於顧客辦卡完全不必多出一毛錢,既投消費者所好,又能幫助工廠消化產能,可謂一舉兩得。

但現在燦坤的門市人流不再,會員制模式反而會讓顧客更加不願意上門,因為會員與非會員的價差已不再是賣點了,同樣的商品,其他地方都能買到便宜的3C產品(要比便宜,網路更是比比皆是),而到燦坤購物,必須要有會員卡才能享受到「實則已是市場正常價格」的會員價,消費者嫌麻煩也不想要當冤大頭,(燦坤會員卡效期只有一年,很多人如果許久為消費,過期之後也就懶得再辦了)。

為此,李佳峰重為燦坤設計了新的做法,新的「會員政策」是「只要辦一次,就能終身有效」,他取消行之多年的「年卡制」,辦會員也不再提供辦卡禮,現在燦坤會員卡的申辦門檻降低了,繳一百元就能取得一張終身有效的會員卡。

不要小看這個會員政策的小小改變,決策後的行動,好像只是將會員卡從「會員制」轉向至「開放制」而已,然則其間牽動的是──「從工廠到通路導向」的轉型驅動、以及「從生產到服務導向」的思路轉折──,同時,也呼應到李佳峰想導入「全民購物節」,以替代「會員特典」之整體戰略布局,但同時,也勢將衝撞到燦坤先前的企業文化窠臼。
又例如,李佳峰把原有的「燦坤會員特典」,改為「全民購物節」;這個看似簡單的變動,其實涵藏了想要改正過去「follow me」錯誤做法的戰略觀點。
更不要說,來自台灣小米的李佳峰,深知電商之重要性,導入「全民購物節」的意義,不光是將「會員與特典」擴及於「全民與全時」之轉向而已,我料準這個決策背後的意圖,也有將「天貓及小米雙十一」活動模式,納入其中的打算。

-----------------------

5、廣告不給力,還得多努力
最早,3C通路門市每季一次,類似「會員特典」這樣子的活動,是由全國電子率先開始的,這一兩年,眼見苗頭不對的燦坤也跟進,而且照抄「會員特典」之名,僅把全國電子之名稱更改成燦坤而已,反正原本這種概念也是源自於百貨公司的「VIP尊榮會員封店特賣日」,所以大家同向百貨業致敬,那也無妨了。
幾年前,門市規模小的全國電子還在苦苦追趕市場龍頭燦坤,那時身為挑戰者的全國電子,千方百計地挖空心思,想出各種別出心裁的文宣廣告,只為搏得消費者的注意,希望能把人流從燦坤吸引到全國電子的賣場來,所以,像是推出「總統級的安裝服務」、「全國電子會員專屬破盤特惠日」…等,而且在這些活動推出之際,一律都會不惜成本,配以大量廣告做宣傳。
這些廣告不但既吸睛,例如,強打「到全國電子買家電,提供到府安裝到好服務」,在廣告中,那群到府裝冷氣的「師傅們」既專業,又是型男、俊男(但其實廣告只是廣告,到府安裝冷氣和家電的,全都是外包的施工人員而已),也很有趣(最經典的噱頭就是「摔盤子」了,而且每年都玩不膩),又能製造話題(一群裸露上半身,身材健美的猛男在跳群舞),這便是全國電子精心而設的營銷戰略;至於全國電子的廣告,為何頻打俊男牌?這也是精心策劃過的,因為這樣最容易能吸引到以家庭主婦為主、購買家庭家電的主要決策者們。
反觀,在全國電子積極策動攻勢的這些年之間,在這之前,燦坤做了什麼?

--------------
為了反制全國電子帶動的「破盤促銷」印象,燦坤今年的廣告也稍梢有點煙硝味了,
在醋與刺之間,燦坤這一季的「會員特典」除了開始導入「全民購物節」的意象之外,
還特別在廣告的視覺主軸上狠酸全國電子的摔盤子運動,燦坤要消費者「先別急著摔盤子」,
燦坤廣告所要傳達的是;「會員特典不夠看,我們有全民購物節呀!」
可惜,廣告的用心度還是差很多,趣味性也遠不及全國電子的廣告。



(只會摔盤子,有什麼了不起──﹝燦坤會員特典 全民購物節﹞廣告


如同我後面會跟各位談到的﹝燦坤有三大問題﹞,其中,問題之二便是「沒有善用優勢」,燦坤應該要以力破、以大壓小,燦坤有自己的「型格」,理該走出自己的型來,舉凡策略、任何轉型的規劃,乃至文宣廣告等一應的行銷活動,都應該是量身訂做、合型合身,一昧照抄對手全國電的戰法,是非常糟糕且是錯誤的做法;
重點不在營運,而在策略。

由台灣小米轉換跑道到燦坤的李佳峰,察覺到了燦坤現今的盲點──
──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李佳峰認為,「燦坤是通路也是品牌,是成立已有29年的老招牌」。
李佳峰說,「擁有283家門市的實體通路是燦坤的優勢,不應跟進電商的營運模式,推動網購及門市融合的營運模式,不會只強調網購電店的業績成長,而應是整體業績增長才是健康,今後將會提供網路付費、門市宅配的新服務,讓消費者訂購的產品可以在六小時交貨。」

的確,燦坤最大的問題,就是迷失了方向,而且只會模仿。
策略方向偏了,若沒先拉整「型相」,光靠廣告也拉不回。

------------------------------

6、為何全國電子能超車燦坤?

這幾年,全國電子以其旺盛的企圖心,加上積極的行銷作為,最後終能超車燦坤,我認為「策略」還是佔了主要地位,從兩家業者的企圖與作為來看,全國電子採積極進攻策略,從他的廣告與定位上就能看出端倪。

在廣告方面,全國電子以「全國電子揪感心A」做為攻擊發起線的主軸,廣告訴求與企業價值鮮明,都在這一句sloga金句中。同時也奠定了全國電子經營宣傳的核心定位,而且,在行銷上,也提出許多連續的促銷攻擊手段,整合行銷一氣呵成。

在廣告及其戰略方面,全國電子也是求新求變,不斷進化,從仿傚百貨公司「封店會員特賣日」的「全國電子會員特典」起家,配上獨特的「破盤」創意廣告,之後又升級為「會員招待會」,再至將特典升格為慶典的「會員感恩節」。

同一時間,全國電子在門市轉型方面也相當用心,全國電子的門市較燦坤小很多,但是全國電子從20017年開始便開始導入強化商品體驗服務的新型態門市「Digital City」,至今已有十家「Digital City」門市,於此同時也不忘持續推動實體與虛擬整合,這些創新與用心,都是他能超車燦坤的原因。

從定位來看,「全國電子」賣的商品是以家電及電子商品為主,雖然門市較小,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燦坤3C」一開始,則是以完整的3C大賣場為定位,門市相當大,早期具有相當優勢,可惜燦坤無策略之識而無以善用其「大之優勢」,甚至到現今,相對地,於其反而形成另一種劣勢。
產品設定過慢,商品結構之調整、及門市陳列與體驗規劃不佳…等,這些都將是燦坤未來門市轉型,必須重新整治設計的重要方向。

李佳峰也看到了近來台灣重資產的實體3C通路面臨消費型態轉變,他提出的改革大方向是要回到零售的本質,以消費者為核心。

在商品營銷結構的調整方面,李佳峰強調這三個策略重點──結構轉變、獨賣商品、電商優化──他說,未來將會專注於「營收結構轉變、推廣獨賣商品、電商優化等策略,來維持領先的位置」,他表示「燦坤3C首賣及獨賣商品,將由近300個,未來推向500個」。

當然,這樣的改變幅度還很不夠,但李佳峰總算開始抓到問題點了。

有趣的是,在門市轉型方面,李佳峰也談到了類似我說的「型格」這樣子的概念。
李佳峰說「要讓燦坤重新充電與轉變,以拓展新的『店格』門市」,他說「燦坤有283家門市,轉型是必要之路」,他提出的具體作法是「將推出品牌升級的燦坤電生活TK3C.com,作為全新品牌出擊,明年第1季推出以六都的中大型門市型態,推動轉型,既有門市傾向調整體質,沒有大幅關店計畫」。

------------------------------

燦坤轉型不力:企圖心不足加上商品結構不良

7、商品結構不良

有人指出燦坤本業營收難有突破的最大問題,即與其產品結構設定有關。

就雙方的營收結構來看,燦坤的資訊(含數位IT與通訊)商品與家電商品的常態性比例,約為55:45。

而從全國電子2018年的產品比重上來看,其「家電商品」和「資通訊產品」的占比為86: 14;全國電子也表示,其傳統家電門市的家電和資通訊的佔比,約為8:2,至於其新型態的「Digital City」,家電和資通訊的佔比,則約為6︰4。

「產品組成結構不同」是燦坤與全國電子在競爭的後期,形成黃金交叉的一大因素之一。3C部落客「小丰子3C俱樂部」對此提出解釋,他說,「雖然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不過兩家3C通路霸主因為產品組成結構不盡相同,受到蓬勃的網路購物衝擊影響不一,才是雙方業績出現黃金交叉的主因」。

「小丰子3C俱樂部」指出,台灣家電業雖然產值不如資通訊業,但獲利相對穩定,近年政府受大力推動節能補助下,對於以家電為主的全國電子自然受益不小。相形之下,資通訊比重較高的燦坤,因資通訊家用市場萎縮及受到網路購物強力衝擊,業績與獲利自然受到較大衝擊。(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同樣以資通訊產品為主的順發3C身上)

媒體指出,燦坤近年也鎖定時尚的資訊產品為主力,但也面臨資訊產品生命周期較短、毛利率較低、庫存不易控制、難以與電商競爭的問題;相較之下,競爭對手全國電以家電等毛利率普遍在二位數以上的產品為主。產品主力與行銷策略不同,讓原本處於領先地位的燦坤近年面臨遭全國電超車的窘境,甚至今年4月至7月營收被全國電追過。

----------------

8、企圖心不足

在企圖心方面,全國電子積極搶攻求勝的旺盛企圖心,也非垂垂老矣、吃回頭飯,妄想能靠複製過往成長曲線翻身的燦坤所能及。

全國電子自第二代林政勳總經理接班以來,除了品牌形象以全國電子「揪甘心A」2.0進化搶攻年輕客群外,2017年以來以明亮、寬敞的設計風格加上商品體驗服務的新型態門市「Digital City」拼轉型有成。面對網路購物的競爭,全國電子仍維持不墜的業績,讓近年來股價維持在65元左右的位置。

除了積極拓展新門市以外,全國電子下半年將開始進軍電子商務,全國電子的電商已試營運滿一個月,預計雙11前將會正式推出網路購物服務,正式邁入線上與線下整合的下一階段。

相形之下,燦坤不但自今年4月起營收輸給競爭對手全國電子,轉投資金鑛咖啡和燦星旅遊慘賠而進行營運縮減、裁員,頗讓燦坤內部籠罩一股低氣壓,股價更是來到18元以下的谷底。

------------------------------

9、燦坤如何喪失優勢

燦坤「全國電子化」及行銷模仿,而失去特色

除了「產品組成結構不同」這個原因之外,有人還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全國電子燦坤化,燦坤全國電子化」。

「小丰子3C俱樂部」認為「全國電子燦坤化,燦坤全國電子化」,也是使得兩家3C通路霸主位置形成黃金交叉的另一個附加原因。另一方面,商品策略也反應在訂價方面,而讓這個「全國電子燦坤化,燦坤全國電子化」的現象愈趨明顯;全國電子產品(單價)越賣越高,越來越像以前的燦坤;燦坤產品(單價)越賣越低,越來越像以前的全國電子。

燦坤與全國電子的策略愈來愈相近,對燦坤而言,這實在是一件很不妙的事,只是燦坤對此似乎毫無所感,直到來自台灣小米的燦坤新任總經理李佳峰今年4月上任後,或許他這才發覺,那也會是燦坤的另一個問題所在。

-------------

當前,家電商品的購買能量及消費意願,明顯強於資訊商品,但從資訊商品與家電商品的佔比結構來分析,燦坤的資訊商品佔比過高,這對它的營收當然非常不利,而關於商品結構的調整,這尚且還是歸屬於營運面的課題,很多年前燦坤就該做調整了,卻一直拖到現在,可見燦坤連通路本業的營運面都很弱。

說到底,這又是定位問題──
燦坤是賣3C的通路,全國是賣電子的通路。


有解嗎?
有解的!只要重新翻轉定位就行。
這說來簡單,做起來不易。

李佳峰是個有策略見解的專業經理人,從他提出的解方,不難看出其人頗有識見。

李佳峰讓燦坤不再模仿對手,而是端出自己全新的服務定位主軸──
一樣是燦坤「3C」,但是這個3C,李佳峰重新賦予全新的註解──
燦坤新的「3C」服務,代表這3個C:周到(Considerate)、便利(Convenient)、與自在(Comfortable)。

------------------------------

10、燦坤如何扭轉劣勢?

總歸來看,我看燦坤有三大問題:

一是「沒有聚焦」,前一期我們已就燦坤上半場改革失利的原因提出分析探討,燦坤先前最大的問題點,就出在其多角化經營策略,沒有聚焦並深耕本業;如今燦坤當務之急,應要回歸本業固盤,「本業轉型」才是他的唯一出路。

二是「沒有善用優勢」,燦坤相對於全國電的最大優勢在哪裡呢?不在門市數量,而在門市「規模」;「大」,便是燦坤最大的優勢所在,如何以大壓小,而不是跟隨對手的腳步亦步亦趨,須捨「順伏」而以「力破」,方能剋敵制勝。

三是「商變太慢」:我指的是要有創新的經營模式,在商場局勢與商業模式、和商情信息快速變動的戰場上,燦坤落後的地方,並不是對手的攻擊手段,而是在應變及創新能力不足,包括商品結構、營銷方式…等,都需更新變革。

--------------------

燦坤要怎麼做,以扭轉劣勢呢?

舉例來說,燦坤門市空間很大,商品展示空間比全國大很多,代表可容納大尺寸商品、及更多品項商品,也有更充裕空間規劃體驗環境,此其「大的」優勢一。

此外,空間大的規模優勢,還能延伸成為提貨優勢,這樣能讓門市與電商整合的更加綿密;再加上原本燦坤就有維修優勢,既是門市也是後勤維修站、也是取貨站,此其優勢二。

如與電商網購平台相較,網購欠缺實體維修與品保,燦坤做電商可結合本身門市優勢,而未來除了優化自身電商動能之外,也可和大電商通路合作,強強結盟。

再者,如與全國電子相較,全國電子設的市場利基較小(主力為電子商品),燦坤則以資訊商品(PC/NB)為主,這部份可以調整,重新檢討與家電商品的結構比例配置,再加上以上提到的如何善用優勢,那麼就能逆轉劣勢為優勢。

手機及行動訊相關商品也是,只要強化創新與體驗,燦坤也能把手機賣到翻。以往消費者習慣在通訊行及電信門市購買手機,而很少在燦坤或全國電子買手機,很大的原因是手機不只是單純的消費性電子商品,而更是「由門號主宰消費模式」的一種特殊電子消費品。

但是電信門市幾乎無法提供任何商品(手機)的體驗,消費者為了配門號而購買手機,可是,卻不知道手機性能如何,無法先操作再購買,這就形成了一個極大的 「需求未滿」的市場空隙。因此,新的商業模式,就是由3C賣場專賣店,提供各式手機實品讓消費者實地操作體驗,並由比起電信門市人員、對商品更專業的賣場展售人員,提供消費者專業的解說建議,以引導顧客買到合適的手機。

定位方面,則可掌握「大3全」與「真3C」原則。
未來,燦坤只要聚焦方向為「全通路+全商品+全體驗」之「大3全」通路賣場,並落實「真3C」(電腦、通訊及消費電子)的賣場定位,就能重整旗鼓,再創榮光。

總之,聚焦通路本業(強化門市暨優化電商體驗)、善用既有優勢(規模化效應及大的優勢)、以及引進新的商模,如此三箭並發,必能扭轉乾坤。

------------------------------

燦坤想要扭轉劣勢,就必須做好一件事、和一個目標。

做一件事:找對專業經理人。
這個人必須要有策略眼光,能看出核心問題。

一個目標:面對「本業轉型」的挑戰。

首先,是要先找到對的人。
燦坤的專業經理人為著達成「本業轉型」這個目標,要做的事很多,門市與網路(電商)的轉型,只是其一,但即使是這樣看似輕巧、尋常的任務,也不似外人眼中那麼簡單,如前面所述,您將能理解,沒有策略思維貫徹其中,就無以變出能扭轉局面、翻天覆地的手段來。

其次,對轉型的態度也很重要。
必須拿出魄力和決心貫徹到底,改革和轉型絕非一蹴可及,不能追求速成、或操之過急,而且,如同我前面說的,品味也很重要,追求對的「型格」也是改革的一大重點,「形不型」決定行不行。
此外,順序也很重要,專業經理人必須先制策略、再定型格、後有路線;在轉型的路上,過程比結果重要,經理人與董事會必須有此共識才走得下去。

最後,再強調一次,策略與行銷很重要,而且絕非爾爾。
很多人不明白「策略不是玄虛玩意」、「營銷也不等於銷售」的道理。
所有的行銷事,都從策略行銷始,也從策略行銷終。
一以貫之,所有的行銷任務及行銷活動,若無策略為本,則不足以支撐。

專業經理人及其行銷團隊,不能只會本位思考而已,必須要有「策略行銷的心眼」,和時時刻刻鍛鍊自己的「行銷素養」才行。
---------------

米勒簡評:

此次,燦坤當前要面對的是「本業轉型的挑戰」,我認為李佳峰看見了
所以他投注很多心思在通路本業,將轉型的焦點置於門市與電商的改革上。

至於燦坤董事長何宗原以及創辦人吳燦坤怎麼看,那就不清楚了。

然則,當最高層對於轉型有意見時,那便不只是路線之爭,更是價值之異
要知道「價值」於一個國家或企業乃至個人,才是最重要的原生核心要素。

價值,決定一家企業的「型格」,如果型不對了,必將行不得也。

-----------------

~後記~

每每談到「策略」,許多人覺得那只是清談或虛空的玩意,沒什麼學問可言;談到「行銷」,大多數的人也覺得自己早就懂了、會了,沒什麼了不起……
今天之所以以燦坤為例,同時分析李佳峰提出的策略與行銷作為,目的就是要分享一個重要的觀念,「策略並不是爾爾虛言,行銷亦非表象所及」。

在所有企業團隊,日常的營銷運作中,可能他們都未曾想過何為策略,卻需要每日面對並處理許多行銷任務、以及行銷活動,諸如︰定位策略、廣告策略、商品策略、行銷策略…等等。當然,不同的人,提出來的內容、做出來的東西,自然會有層次高低與質量優劣之差異。
這是為何?

要知道,您以為只是尋常不過的這些行銷工作,其實並非一般的事務性的工作,而是需要具備高尚的策略眼光及行銷素養,才能一一地做最精細的擘畫,所以,我經常說,身為行銷人,必須不斷精進鍛鍊,並檢視您的這兩個面向是否與日俱進──「策略行銷的心眼」,與「行銷素養」。

------------------------------

【發表於:2019/12/06───  米勒的行銷世界】

--------------------

~延伸閱讀~

燦坤型不行-1(上半場:多角化經營失敗)
當最高層對於轉型有意見時,那便不只是路線之爭而已,還是價值之異了…
https://mtmelove.pixnet.net/blog/post/351316717

-----------------
附錄、﹝燦坤會員特典 全民購物節﹞廣告──

先別急著摔盤子!到﹝燦坤會員特典 全民購物節﹞搶優惠最重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gmxH2Honx0

arrow
arrow

    米勒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