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01
https://www.facebook.com/MTmelove/posts/1240568989417260
免費之所以有效的一個原因是基於市場學及策略學,「免費」可以增進任何市集的「流通性」,而在科技的領域上,「流通性」則有另一個稱謂,它被稱為「規模」。正因為免費可以創造規模,所以,這也是為什麼Google的策略要預設為是「免費」模式的原因。
除了「免費」之外,您還想多瞭解「低價與促銷」其中的行銷玄機嗎?……
某周刊近期即將印行一本特刊,大致的內容是「從消費心理切入,談消費者如何聰明花錢、消費者願意買單的心態、及剖析業者背後的行銷策略」,其中,該特刊記者特別關注「免費行銷」與「極惠促銷」這兩大議題。
的確,像是「免費」或是「買一送一」…等這些促銷活動,由於殺傷力強、吸客效果快又佳,很受消費者歡迎,而廠商對之則是又愛又恨。
米勒也來跟大家分享「低價與促銷」其中的行銷玄機。
「免費」是怎麼回事?
「低價和促銷」一樣嗎?
「價格」要怎麼玩?
-------------------------------
一、「免費」與「促銷」不同
免費與促銷,是不同的概念;低價與促銷,也是不同的概念。
一般來說,「免費」會有兩種狀況:第一種是真免費、第二種是有條件的免費。
1、廠商的產品或服務免費讓你使用,這種是真免費。
比方說,你使用LINE的服務是免費的。
你可能會問,廠商不跟你收錢、商品白白讓你用,那麼廠商賺什麼?所圖為何呢?
其實,以「免費」做為商業策略及商業模式者比比皆是,免費一直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在網路上追劇不用花錢,像愛奇藝這些網路OTT平台(網路影音平台),便是成功利用免費去創造出「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s)以及「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
在這裡,免費之所以有效的一個原因是基於市場學及策略學,「免費」可以增進任何市集的「流通性」(liquidity),而在科技的領域上,「流通性」則有另一個稱謂,它被稱為「規模」(scale)。正因為免費可以創造規模,所以,這也是為什麼Google的策略要預設為是「免費」模式的原因。
由於「免費」是可以接觸到最大的可能市場、以及被人大量採用的最好方式,所以有人說:網路事業的黃金定律第一條是「人潮就是錢潮」。
附帶一提,包括像餐廳和電信業…等,以「吃到飽」為價格戰略,其實可視為是一種「變形的免費」。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首先,企業為什麼要採用「免費」為策略,原因至為簡明,如Google這類企業,他們所採行的即是「極大化策略」(max strategy)。
尤其在數位世界(資訊市場)裡,極大化策略意謂著可以取得極大的流通,而且亦因在數位世界流通的邊際成本很低(幾乎趨近於0)的特性,所以讓他們可以盡情操作「免費」這項武器。
換言之,對於「真免費」這種狀況,不是消費者要對廠商感恩戴德,反而是廠商要感謝你願意選擇並加入他們的陣營,託使用者的福,廠商才有後福。
其二,如前所言,免費的策略目的是為了創造出「網絡效應」及「規模經濟」,在這之後,接力的必須是企業所策謀的「運營模式」與「獲利模式」。
免費的威力很大,但並不是所有企業都適用、也非任一企業都能大獲成功,前間的差異在於:以免費為其主要商業策略之企業(通常是網路科技類的企業)、或是其他免費型態(有條件的免費、或是用免費來包裝的另類促銷),如果沒有好的運營模式與獲利模式支撐,光只有免費而已,終將獨木難撐,因為免費是前半招,獲利的商業模式是後半招,兩者必須相輔相成。比方說,中國常說「羊毛出在狗身上」,這句話就是對應免費商業模式而來的其中一種獲利模式的說法。
關於「免費」的商業模式或獲利模式,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的《免費!(揭開零定價的獲利秘密)》是值得一讀的專書;另外《獲利世代》提到了五種商業模式樣式(Business Model Pattern),免費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四種是:分拆、長尾、多邊平台與開放式)。此外,更有許多以免費為商模的產業及企業案例可供研究討論,例如,Uber、共享單車、瑞幸咖啡…的免費補貼,蝦皮與PChome商戰給予消費者免運費補貼及給商家補貼…等,這些企業所作所為是好是壞、孰優孰劣,不同個案須分開檢視,請自行檢索米勒過往文章,也歡迎留言討論。
--------------------------------
2、在免費與促銷之間:有條件的免費。
在免費與促銷之間,還有一種假性免費,這是一種「有條件的免費」。比方說「買一送一」、「買大送小」(這是披薩的慣性銷售手法),廠商提供一樣免費商品送你,但前提條件是你得先花錢買一件商品,這就是有條件的免費,換言之,它並不是真的免費,而只是業者玩的一種促銷手段。
但是不管是不是促銷,反正如果搭上免費,或是折扣殺很大,愈是提出能讓消費者心動的優惠折扣,促銷效果就愈好,而這類「有條件的免費式」促銷,要獲得免費的條件設計也會很多樣化,所以這種假免費之名、行促銷之實的假性免費便大行其道。
當然,也因為這是一種有條件的假免費(其實就是打著免費之名的促銷),所以,因條件不同而造就不同的優惠設計,效力自然也大不相同,「買五送一」、「買千送佰」的吸引力自然不如「買一送一」、「第二件免費」、或是「加一元多一件」。廠商也要明白,免費不是萬用膏(何況還是假免費),如果「條件式的優惠」被過度稀釋了,即使打著免費之名也可能乏人問津,這時候應該放掉用「免費」和「贈送」來推動促銷活動的思維,回歸「促銷」手段比較好,下期米勒要聊的就是「促銷與價格」這個主題。
例如,「積點卡」這項促銷設計可以增進顧客的回店率,並能有效提升消費幅度(頻率與額度),美國的行銷學者約瑟夫南斯(Joseph C. Nunes)及哈維爾德雷茲(Xavier Dreze)曾做過一個實驗,洗車業者給顧客已經蓋了兩個戳章的集點卡,會誘發消費者的心理錯覺(消費者會覺得賺到了、或是因而產生某種比較性的優勢),結果是,集滿集點卡戳章的顧客數量因此多了80%以上。
「促銷與低價」這部份,我們留待下一期再來談。
在此,米勒想先問個有趣的問題:
「買一送一」和「第二件免費」,有沒有一樣?
----------------------------
「買一送一」和「第二件免費」,一樣嗎?
這個問題的解答,其實可以分為兩層次,妙的是兩個答案各有其異。米勒先做第一層次的回答,第二層次牽涉到的行銷玄機,我先留個伏筆,下期再來揭密。
不要被我這問題唬住了,「買一送一」和「第二件免費」,其實是一樣的促銷,只是用不同的文字包裝而已,但也不可小覷文字行銷的奧妙,「買一送一」要抓住的是顧客因「獲送」而產生的心理利益感覺,「第二件免費」著眼的則是「免費」這個關鍵字的魅力,所以二者各有所好,有些消費者會被「買一送一」吸引,有些消費者可能對「免費」難以抗拒,這也是顧客心理的微妙差異之別。
但是,魔鬼藏在細節裡,「買一送一」和「第二件免費」在廠商的促銷設計上,確實也有玄機,「第二件免費」是實實在在的「第二件免費」,而「買一送一」則有更多的行銷操作空間,可能廠商要送的並不是你所購買的那件商品,而是有其指定贈送之物;「買A送B」或「買大送小」都可能會被統標為「買一送一」,然後廠商再於其旁加註小字,把「所送者為何物」另外標示,反正至少消費者先被「買一送一」吸引而關注到這項促銷商品,廠商的廣告目的也就達到了。
面對廠商無所不用其極的花招,要想聰明消費,消費者最好看清廠商的促銷技倆,別被話術包裝的假免費忽悠了而乖乖掏錢。
*************************
二、「免費」力量大
1.「免費」為何有效?
「免費」之所以有效?乃因它是「免費」!而非「便宜」或「低價」或「折扣」。
考德威爾(Leigh Caldwell)說:「免費」可以幫顧客省去使用決定;克里斯.安德森說:「因為是免費的,所以消費者完全無需考慮支出問題」。
我們的大腦裡有一個名為「被殼」的區域,它是對立即、享受做出反應的總部;另外,大腦神經中樞裡還有個叫「腦島」的位置,則是掌管痛苦和價錢的區域。只要收費,不管是什麼價格,當看到價格數字時,我們的「腦島」就會發出警示訊號,即使價格很低、比方訂價1元,都會製造一道心理障礙,大多數人不想傷腦筋去跨越。而如果是「免費」的,腦中的價格警示訊號便不會啟動。
安德森指出,『免費(零元)』和『1元』的差異很大,因為零元代表完全沒損失,而1元的訂價,即使數值很微小,也會啟動消費者心裡的那個決策按鈕。
--------------------
2、「免費」能產生強大的「網絡效應」
《紫牛2》一書的副標題是「免費力量大」。
「免費」之所以能夠產生強大的力量,其關鍵就在於「網絡效應」。
※「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
是指企業所提供之產品服務價值,會隨使用者人數增加而擴大其影響力,它類似規模經濟效應,只不過所得到的直接效益並非降低成本,而是因數量龐大的使用者網絡,為其帶入某種無形的另類經濟效應,通常它會讓使用者產生更高的依存度、或提高使用者付費的意願。
※麥特凱爾定律(Metcalfa’s Law)則是解釋「網絡價值」的重要觀察預測──「網路的經濟價值等於上網者數目的平方」;當使用者的擴張達到關鍵規模數量,便會產生網絡效應,驟升更多使用者加入意願。
---------------------------
坊間還有幾本專門探討免費與訂價策略的好書,其中一本是艾倫.魯佩爾.雪爾(Ellen Ruppel Shell)所著的《愛上便宜貨-追求折扣的代價》。作者指出:「免費本身就是個商品類別,它可以讓我們失去理性。可更換刮鬍刀片的製造商吉列公司便充份利用這種人們的『暫時性精神錯亂』賺錢,吉列藉由提供免費的安全刮鬍刀(刀架),讓顧客對於它昂貴的拋棄式刮鬍刀片產生需求。」
--------------------
3、奇怪的「排隊現象」
另外,有個關於免費的迷思是:明明「免費」不甚符合我們的利益,我們卻還是趨之若鶩,比方像是排隊幾個小時,只為換取免費的冰淇淋、便當或拉麵就是一例。排隊等待的人願意投入時間、放棄選擇,只為換取一球免費的冰淇淋、便當或飲料,卻完全不考慮機會成本(例如時間成本、或額外必須支出的油錢車資等這類其他成本),這種因「免費」而生的「排隊現象」,也是宣傳常用的手法。
而且不只是免費可以激發這種瘋狂排隊現象,即使廠商沒有提供完全免費的商品當誘餌,只要祭出「買一送一」、或是「超低價格」這類高額促銷活動,一樣能達到類似於免費的排隊效應。
像是中華電信的「499之亂」、麥當勞推出「大麥克買一送一」一日限時活動的「麥當勞之亂」,連以專賣黑糖波霸/珍珠奶茶聞名的人氣手搖飲料店「老虎堂」,因為被離職員工踢爆造假,該店自豪香氣特殊、號稱是手工製做的「虎式黑糖」(Tigersugar),非但不是手工炒糖、而是以機器炒糖,而且原料還是使用含焦糖色素的桶裝濃縮黑糖漿製成,「老虎堂」為了平息眾怒而端出「買一送一」活動以表歉意,結果消費者照樣買單,引來長長的排隊人龍,這種奇怪的「排隊現象」全球皆然,一切皆因消費者貪小便宜的心理,消費者喜歡撿便宜是天性,而且是深深刻烙在骨子裡、流淌在我們的消費血液中了。
雪爾也從消費者心理學的層面,解釋排隊現象的原由:「超低價(特別是免費)往往讓我們高估交易(和交易標的)本身的價值。當價格愈接近於零,消費者便會降低要求,而且更願意承受顯著成本(通常是時間成本)。」
所以結論是,知道免費的力量,對商人幫助相當大,可以從中得到很大的力量。
----------------------------
由於「免費」有很多可分享的內容,因此這一期主要先專談這個話題。
「低價與促銷」及「價格怎麼玩」還沒聊完喔,下一期再繼續開聊嚕。
----------------------------
~~延伸閱讀~~
【老虎堂買一送一引排隊潮 許常德:台灣消費者自取其辱】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235993
【發表於:2018/09/07─── 米勒的行銷世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