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01

https://www.facebook.com/MTmelove/posts/2101871493287001
家樂福近年來在其法國本土的國內市占流失,遭Leclerc和德國折扣零售商侵蝕;至於海外市場擴張成果好壞參半,兩年前,家樂福即將其在中國事業80%的股權售予蘇寧易購(Suning.com)。
再者,從與「Couche-Tard」的合併案一告吹,就喊出要脫售海外資產這一點來看,不難想見家樂福的營運確實遭遇不小的逆風。
家樂福的營運狀況與前景展望,或許不如外界以為的那麼樂觀…

-------------------------------

~《米勒新聞報讀》 21-07-01

上周三(6月23日),根據彭博社引述法國媒體Challenges的報導,家樂福(Carrefour)與加拿大便利商店巨擘「Alimentation Couche-Tard」的合併案破局後,家樂福執行長班巴爾(Alexandre Bompard)表示,正在考慮向海外撤資,下一步將脫售一些海外部門,「其中也包含台灣」以及位在波蘭的子公司,該公司已委託KPMG評估這項計劃。

《自由時報》財經版報導指出:「據《路透》引述《挑戰報》(Challenges)的報導,家樂福為了減少債務,採取強硬的資產處置政策,家樂福執行長班巴爾正以謹慎的態度,考量出售台灣子公司的計畫,該報並指出,班巴爾幾個月前就在考量此事,位於波蘭的家樂福子公司也納入考量範圍」。

---------------

超商併量販店破局 家樂福要賣海外資產?

「家樂福法國總公司正評估出脫台灣業務!」
這則外電報導一出,讓很多人感到相當震驚,並引來市場極大關注,畢竟家樂福去年才大動作收購了全台的頂好(WELLCOME)超市,且不久前還為此爆出極具爭議之新聞,起因是家樂福遭包括糖菓餅乾、飲料、罐頭等十多家供應商公會聯名集體檢舉,以其收購之頂好超市將陸續更名改裝為自家的「Market便利購」超市為名義,向原有頂好超市的近三千家廠商強索近三百億元「開店贊助金」。

(有業界估算,如以三千間供貨商,而家樂福所收購的頂好超市門店近2百家,若是每間店向廠商收五萬來算,所有廠商要上繳給家樂福的開幕贊助費,總金額恐達近300億元之多。)相關新聞來源見此https://news.cts.com.tw/cts/society/202103/202103292036444.html

對於傳出家樂福可能有意出售台灣事業一事,雖然台灣家樂福6月24日當晚即發布嚴正聲明,表示目前並無要出售任何資產的打算,不過,台灣家樂福的聲明也提到了,「集團未來的策略計畫中,包含所有併購、結盟、買賣的可能性,全都在思考,準備的初步階段」

這份聲明中意圖遮掩的,或許才是真相,因為家樂福法國總部發表的聲明中早就無可迴避地透露出些許端倪,顯示消息並非空穴來風;家樂福總公司發言人表示,「家樂福已就旗下國際子公司群聚效應、未來整併可能性、結盟或剝離舉動展開評估,目前評估處於初期階段,惟該公司尚未就任何交易做出決定」。

法國家樂福公司在聲明中指出,「目前才剛開始規劃營運相關策略,還沒有做出任何出售海外子公司的正式決定」;這意思就是──「家樂福公司確實有此規畫(考慮向海外撤資),只是現在才剛要開始評估,尚未做成正式結論而已」。

-------------------------------

窮途末路又被虎追 日薄西山的量販店?

為什麼,當這個「超商併量販店」合併案破局後,就馬上傳出「家樂福總公司開始著手整頓資產,也包括考慮要出脫海外子公司」的這些想法呢?

其原因,當然跟家樂福本身的營運日漸消退,脫不了干係。
外媒便指出,家樂福近年來在其法國本土的國內市占流失,遭Leclerc和德國折扣零售商侵蝕;至於海外市場擴張成果好壞參半,兩年前,家樂福即將其在中國事業80%的股權售予蘇寧易購(Suning.com)了。

去年,家樂福在台灣併購惠康百貨(台灣頂好)所有的全台224間超市分店(199間頂好超市及25Jasons超市),今年三月還斥資11億歐元(13億美元)併購巴西第三大零售商「Grupo Big」,如此積極擴張版圖,如今卻傳出總公司計畫要出售海外子公司,有人對此反差如此之大感到訝異。

但是,如今看來這一切也都甚為合理,也許一年前與數月前的這兩項海外收購案,當初的考量目的莫不是都是為要美化集團的資產價值而已?因為這樣就能讓家樂福在被「Couche-Tard」購併時談個好價格了,但如今隨著這項合併案已隨風而逝,現實的考量不得不驅使家樂福回過頭來,認真評估「重新整頓資產」的各種可能性(包含所有併購、結盟、買賣…等)了。

從家樂福這些決策脈絡看下來,尤其是與「Couche-Tard」的合併案一告吹,就喊出脫售海外資產也是可能選項這一點來看,不難想見家樂福的營運確實遭遇不小的逆風。

家樂福的營運狀況與前景展望,或許不如外界以為的那麼樂觀。

事實上,家樂福的營運困境來自於好幾個方面,包括自身的營運效能、比它更大更具規模的實體零售商、以及眾多來自網路的電商零售業者。也因此,家樂福自2018年時才會推動一項5年計劃,盼藉此削減成本、擴大投資網路購物等,以重振營收及獲利、並期能抵禦如亞馬遜等那些強大的競爭對手威脅。

此外,根據經濟部一份統計資料,台灣量販店市場已連續14年成長,雖然看似仍有成長空間,但如與超市和超商相較,後兩者的成長速度更快,因此,對於家樂福來說,加速朝零售市場的全通路領導品牌發展,是個正確的戰略,這也是台灣家樂福從數年前開始,便開始從量販市場征戰超市領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我們再往更早之前的量販店發展歷史來看,台灣最早的量販店是來自荷蘭的萬客隆,萬客隆是由荷蘭十大公司之一的SHV控股公司,聯手泰國卜蜂集團與台灣豐群集團合資設立,1989年首家以量販店型態進入台灣市場,但由於許多經營原因,萬客隆在2003年3月就全面終止在台的營業了。(※1

如今的家樂福,在量販店的經營本業上,似乎也遭遇了類似萬客隆的處境(雖說此二者的營運模式與面臨的情況大不相同,但是在家樂福身上也同樣看到了逆風),包括營運面以及競爭面。

在量販店這個領域內,單店規模更大、體驗更好的好市多,完全主宰了這個市場,家樂福只能瞠乎其後;而令家樂福腹背受敵的另一個主要競爭對手則是全聯,全聯以超市的超級霸主之姿,全面襲捲了所有零售業的地理市場,量販店不僅無法獨善其身,甚至可以說家樂福乃是被全聯迫害最傷的最大苦主。

-------------------------------

量販超市無界限 互踩地盤成常態

從加拿大便利商店營運商「Couche-Tard」欲跨國購併法國家樂福(雖然最終合併案破局),可以看到「便利超商與量販店的整合態勢」已是趨勢。

另一方面,從家樂福在台灣併購頂好超市,以及台灣家樂福從數年以前便參考便利超商的營運型態,而自行發展出另一個24小時營運的超市品牌(家樂福「Market便利購」超市),亦可看見「量販店與超市併界」的另一種態勢,隱隱然也正在形成中。

順帶一提,雖然常被拿來與全聯相比,過去咸認為是「超市」老二、只是店型比全聯小很多的美聯社,其實它的屬性是「近似於超市和超商的混合體」。

而在台灣,大家所熟知的全聯,雖然被說是超市的代表,而它確實也是以社區型超市為定位,但與街邊柑仔店的美聯社、或中規中矩的頂好超市又都不同,全聯一開始自我設定的店格,也是仿自超商的便利與超市的多樣而來,然後又加上自己獨創的「經濟便宜」主張,算是取超市及超商之優的新種「社區便利店」的超市。

所以,從以上例子,可以驗證出,量販店、超市以及超商,此三者的分野已逐漸模糊化,要不就是取優專注而致強,要不就是合體變身新型態。

總之,量販店、超市與便利超商,原本涇渭分明的三種業態,隨著零售競爭的白熱化,此三界早已互相滲透、並有部份彼此互被同化了。

---------------

焦點再拉回到量販店與超市的競爭上,現在的競爭已經逐漸變成「區塊鏈狀」的競爭態勢,而在台灣這塊戰場上,主角就是全聯與家樂福。家樂福的做法是整併原戰場中的超市,與原有的量販店共同形成合圍之勢;而全聯則是開出不同規格的店型接敵,也就是一個品牌卻可以有兩種定位微調的聯兵營。

全聯原本是規格小於頂好超市(但大於後來的美廉社)的小型社區超市,在這十多年來快速崛起之後,現已逐漸朝「中至大型店」的超市店型邁進。幾年前,當全聯也導入生鮮品項之後,其屬性已與中型超市無異,甚至漸漸向上威脅到家樂福的量販地位,這也是為什麼後來頂好頂不住全聯了,而決定要求售的原因。

至於家樂福收購頂好的策略亦極為合理,因為它也確實需要補足缺失的版塊(量販店被超市侵門踏戶),家樂福要的是要在超市這一塊建立起能防堵全聯的灘頭堡;不同於以「在夾縫中生存」為營運策略的美聯社,但如我上面所言,同樣基於相同的戰略概念,亦給予了家樂福嘗試發展出另一類「超市和超商混合體之新型超市」(我指的是其「Market便利購」超市)的良好支撐理由。

只不過,家樂福打的如意算盤,「進可攻退可守」雖然看似美好,但如果家樂福「Market便利購」超市的特色只有24小時營運,那仍將遠遠不敵全聯的魅力,而且可能還會為它的超市新事業,多擔上一份定位失焦的風險。

家樂福「Market便利購」超市會不會成功,老實說我認為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延伸閱讀:《家樂福小型超市的困境》http://mtmelove.pixnet.net/blog/post/334102869

可以確定的一點是,「量販店與超市競爭白熱化」已成定局,因此,全聯和家樂福爭霸也是遲早的事。
不!應該說,這已經是「現在進行式」,全聯和家樂福,此二者互咬廝殺的態勢已經愈來愈烈了。

 

所以,下面我們就要來分析兩家戰力。
您認為,「全聯與家樂福,鹿死誰手?」

 

-------------------------------

全聯家樂福仙拼仙,猢猻鬥倒猴齊天

(問一個問題:台灣超市的「老二是誰?」)

2015年全聯以4.5億元併購松青超市全台65間門市,而讓門市總數一舉跨過800家大關,加上這幾年全聯加速展店,現已以超過一千家分店、年營收逾一千五百億元(全聯的全台店數已達1,045,今年業績從去年1,450億元增至1,500億元),穩坐台灣超市「超級霸主」龍頭地位。

原本連鎖超市界的老二是美聯社,論規模(門店數)與營業額,美聯社去年以全台門店數約7百家而名列第二,但營收則與未被家樂福收購前的頂好超市(約200家門市)差距不會太大,分別為120億和百億左右;而此二者都與連鎖超市老大全聯的「千店、千億」級距相距甚遙。

但現在,家樂福收購224間頂好Wellcome超市及頂級超市Jasons之後,如果在今年底前順利完成改裝,再加上自家原有的69家「Market便利購」超市,便擁有為數約三百店的超市(不加上以後新開的門市,「Market便利購」超市的總數到年底便會有293家以上了)。

雖然家樂福「Market便利購」超市的門店數量不及約七百店的美聯社,但其超市的門店規模足非美聯社可比(如前所言,未被家樂福收購前的頂好超市,其營收與全部門市的總店坪已與美聯社相當了),如果再加上全台68店的家樂福量販店,現今的家樂福已名符其實地成為台灣第二大超市了。(※2

這也是家樂福戰略規劃的核心目標──不再自限於只是量販店,而是要成為全台第二的超市(以全聯做為主要競爭目標),咬住目標之後,就下來就是要盡力追趕全聯了。

----------------------

(猢猻鬥倒猴齊天)

原本在零售店的市場,量販店與超市和超商,此三者原本各立山頭、各做各的市場,但全聯開店數量不斷催升,再加上大開生鮮之門,對超市已構成若干傷害,對家樂福更是頓時形成嚴重威脅,也促使家樂福不得不苦思反制之策。

於是,家樂福於數年前便定下的主要戰略,就是要以向超商取經的24小時便利購超市,做為反制全聯的秘密武器,可惜成績始終平平,去年惠康超市旗下的頂好超市要賣,正好送給了家樂福可以向全聯絕地大反攻的一把大號。

image

(如圖:全聯和家樂福,誰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呢?……
圖片來源:網絡. 《悟空傳》劇照 ── 彭于晏扮演的孫悟空)

-----------------

家樂福與全聯你來我往,雙方互踩對手地盤

從全聯崛起,威脅到家樂福,到家樂福反撲,收購頂好超市,你會發現這葫蘆裡面賣的藥都一樣,「門市數量為王」,這就是典型的「猴群戰法」,一群小猢猻,也能鬥倒雄壯威武的猴齊天(不管這隻美猴王是家樂福或是全聯)。

全聯終以門店數量優勢取勝,家樂福在吃了一記悶虧之後,之後所盤算的也是想以群猴戰術扳回一城,所以才有後來(2020年)以32億元收購頂好超市(Wellcome)和JASONS超市,家樂福超市的新增總門市瞬間多增出了224店,這些可都是很寶貴的即戰力呢,家樂福購併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全力衝刺它24小時營業的「Market便利購超市」,好在今年可以跟全聯好好大幹一場。

對於家樂福反手回攻,而且也打「門市數量戰」這張牌,全聯則是以「開大店」回擊,據了解,全聯預計今年內將在南港開出首間500坪以上的旗艦店,且該店址正是之前收起來的家樂福南港店,對於店型特色,全聯並未透露太多,僅強調跟之前的門市有很大不同。

全聯總裁林敏雄說,全聯未來會朝平均一年開50至60家、至少全台要開到1500家店為目標,而全聯副總林子文則在某次的發言中,透露出另一個端倪,林子文說,「即便沒辦法吃下全部的市場,但基礎的防禦還是要做到,全聯的龍頭地位不能掉。」……

這是否暗示全聯開大店的企圖,就是將目標瞄準家樂福了呢?
1、「即便沒辦法吃下全部的市場」──以大店攻量販店的市場;
2、「但基礎的防禦還是要做到」──至少要鞏固我全聯超市的龍頭地位,只要全聯從小型到中型及大型門市都有了,就不怕家樂福開出怎樣的超市來進犯了。

總之,經過這幾回合的攻防互換之後,雙方主要都還是糾結於群猴戰術──拼門市數量──在過去的五、六年間是全聯大獲全勝,而在站穩腳跟之後,全聯也開始要向上提升,準備開「大店」來挖家樂福的牆角了。

而不甘示弱的家樂福當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如今已將為數224家門店的頂好和Jasons超市納入版圖,便是展現了家樂福勢在必行的決心,至此,雙方的籌碼與準備可說已勢均力敵了,這場「猢猻鬥倒猴齊天」的爭鬥才正要開始呢!

未完,待續。。。。。。
(下期預告:全聯尬家樂福(2)-全聯家樂福爭霸 量販超市白熱化!)


# 美聯社是台灣 「超市」的老二嗎?

【發表於:2021/07/01 ─── 米勒的行銷世界】

----------------------------

※1、萬客隆失敗,有三大原因:

萬客隆失敗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身為台灣最早的量販店,萬客隆一開始的策略就將設廠地點設在土地成本取得便宜的工業區內,但工業區土地無法變更、加上量販店消費者的消費模式逐漸移往市區;二、被「量販」採購的僵固型式自縛,沒有大規模消費的零售制度作為搭配、亦未能及時做出修正;三
不敵後進的競爭對手,這些主要對手包括:家樂福、大潤發及好市多。

----------------------

2家樂福已名符其實地成為台灣,僅次於全聯的第二大超市!

家樂福集團目前在台灣有137家分店(含69家便利購超市)。
其中,超市部份,在頂好與Jasons分店加入下,規模將快速來到361家分店。在營業額方面,家樂福集團在台灣2019年營業額19.68億歐元,相當655.54億台幣營業額(官方公佈去年稅前獲利約2億歐元,營業利益8,300萬歐元),若加上惠康營收,營收規模將擴張為785.45億元。(以上資料引述自《數位時代》)

arrow
arrow

    米勒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