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03

https://www.facebook.com/MTmelove/posts/1457909437683213
許多新創公司都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他們搞不定創意和創新的差別,而投資人也搞不明白,於是造成了一個詭異的情況,不少新創公司,憑其創新的「好點子」募資都很順利,但是一旦正式投入市場之後,才發現原本很被看好的市場並不存在,即連看似好像大有可為的消費者需求,也與現實差異甚大。
最大的原因,就出在這些新創企業並沒有抓到正確的「策略與商模」!

-----------------------

今年5月,傳出台灣誠實蜜蜂(新加坡商誠蜂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在台拖欠了代收貨款近8百萬,結果,經6月份整個清查之後才赫然發現,誠實蜜蜂總計拖欠近300間店家、共積欠5千萬元的應付帳款,據了解,誠實蜜蜂最新對外發言表示,每周擬還款50到60萬新台幣,但這樣的還法,需要2年時間才還得完,而受害店家則擔心,如果在還沒拿到錢之前,誠實蜜蜂就倒閉該怎麼辦!

-------------

在誠實蜜蜂(honestbee)公司的官網上,這家公司自稱「亞洲最大線上代購收送服務的領導品牌」。但其實,這家公司成立伊始最早就只是以「生鮮代購暨即時配送」服務為其營運定位,該公司會有指定專人駐守在該公司指定之特選商店、或是當地較熱門的特色超市與量販店、或是新鮮食材市集…等地方,營運高層的想法是,一旦有消費者線上下單之後,這些駐守在各個超市的採買員,便能在第一時間替消費者採買指定的商品,並提供當日送達服務(甚至最快可在1小時送達到府,另外消費者也可選擇指定於一週內的任一時段送達)。

但是,這套營運模式,其實不如想像中那麼美好,事實上,多數的時間,那些駐守在各個超市的採買員都沒有什麼事可做,只能守候待命,他們在一周內,可能只會接到一兩張單,顯見該公司的營運模式出了大問題,而公司卻仍然需要固定支付這些被空置的人力成本(雖然這些人只是支領時薪的臨時僱員),以及支應其他更龐大的管銷成本。

於是,隨著時間流轉,honestbee亦不得不思考,改變其原本的營運模式以求生,在台灣市場,它的服務與營運項目內容,後來則發展為以下三大部份:生鮮食品代購暨配送服務、代收家宅垃圾服務、以及熟食代送服務。

維基百科對honestbee的評介也不太好,維基百科指出,誠實蜜蜂(honestbee)是一間在20157月成立於新加坡的線上服務公司,以美國著名初創網站Insta cart為抄襲對象,在亞洲提供線上生鮮代購、熟食外送等服務,以吸納投資為公司目標。它是由Joel Sng(孫志偉)所創建,以此不斷尋求投資者進行投資,而創辦人兼執行長Joel曾被指使用名貴麥拿倫跑車代步,而且已於今年52日,被新的董事會正式解職,目前該公司業已關閉大部份海外地區服務。

-----------------------

問題總是出在採錯蜜

早在2017年,誠實蜜蜂(honestbee)在營運記錄上便開始出現問題了。

2017年中,honestbee香港已因為資金不足率先裁員,數十名送貨人員率先時刻被裁減,當時被職工盟到場抗議與傳媒報道抗議,最後訴諸法庭賠償員工損失。事實上,多年以來,誠實蜜蜂便曾多次轉出資金不足,並不斷在各地出現裁員、轉換管理層,乃至現今一次大爆發的拖欠供應商款項事項,而廣為媒體報導。
 

2017年,當時已略有名氣的honestbee正式來台,當時他們還是以線上生鮮代購為營運主體,尚未踏足熟食外送平台,而其時,米勒已看出這家公司的營運模式大有問題,我在《掙脫困境》一書的序中,便曾提到有一家來自新加坡的新創公司,「在企業經營之前,一開始的商模就要先想好,邊做邊改的經營策略會很有問題」。
這家被我點名的公司,就是「誠實蜜蜂」(
honestbee)。

--------------

有一家來自新加坡的新創公司,是以做「生鮮代購宅送」為其新創項目而取得創投資金,也開始於市場營運,營運經年之後才發現當初對這市場的評估太過樂觀,而後修正他們的產品服務及營運方向,於是增加了「代收家宅垃圾服務」,但從原本的「送生鮮」到之後增加的「收垃圾」,此間轉折何其之大呀,這讓我不禁要喟嘆,新創企業難道不能一開始就把商業模式想好了再來做嗎?
正因經營新創企業確實不容易,所以才更要一次做好,因為新創者沒有太多讓他們蹉跎的本錢。……

--------------

蠻諷刺的是,這家公司名為誠實蜜蜂,結果卻不誠實,問題出在哪裡呢?
問題就出在蜜蜂採錯蜜了,市場和營運模式錯了!

所以,後來honestbee由生鮮代購服務定位,轉換為熟食外送平台,但是這樣做還是無法扭轉劣勢
原因之一,除了如米勒所言,策略是經營之本,所以最好一開始就要將商業模式校正至最好狀態,「因為新創者沒有太多讓他們蹉跎的本錢」之外,另兩個原因則是「已錯過了最佳時機」、以及「營運團隊能力不佳」。

許多新創公司都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他們搞不定創意和創新的差別,而投資人也搞不明白,於是造成了一個詭異的情況,不少新創公司,憑其創新的「好點子」募資都很順利,但是一旦正式投入市場之後,才發現原本很被看好的市場並不存在,即連看似好像大有可為的消費者需求,也與現實差異甚大。

最大的原因,就出在這些新創企業並沒有抓到正確的「策略與商模」!

-----------------------

「策略」是什麼呢?

策略有很多面向可以揭示──

(策略的4個面向)
一,須以「深」制勝:
指的是要有謀略深度,所謂的策略,就如同行軍下棋一樣,每一步都不能只顧眼前,而是要能從全局盱衡,做縱深布局,而且要讓別人走好幾步棋才能跟上你走一步棋;

二,要從「長」計議:
策略必須要有延展性,我指的是須符合一致性與長效性,尤其是要能延伸至未來或是能與未來做連結;

三,能由「寬」量度
意指策略的另一個檢驗面向是「自由度」的寬廣程度,你每做一個策略,理當要能讓可選擇的選項增加,而不是縮減;

四,應居「高」臨下:
好策略能讓自己站在制高點之上,而壞策略則是會讓自己屈居劣勢、或是削弱了自己原本的優勢、或是可以擁有的機會。

------------

去年,我開了一堂學習課程──「米勒談策略」,拉拉雜雜分享了我對於策略的一些觀點,並試圖從談策略之中,幫企業或是學員們找尋一些簡易可行的方法,幫助他們去做策略。因此,課程中提到了諸如「制定策略的4個步驟」,與「4大關鍵策略」…等,這些簡單可以即用的內容。

全球自行車製造龍頭、巨大集團前董事長劉金標曾說:「要從未來決定現在」。

許多人都說現在決定未來,這個說法是用在執行力與行動面上,但事實是,企業在做決策時不能用現在去考慮未來,因為現在是未來的過去,拿過去替未來做決定是不對的,「現在」必須要能夠與「未來」連結才行,因此劉金標說「策略思考要從未來決定現在」。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說:「消費行銷的方程式,持續以各種深刻的、永不回頭的方式發生變化,所以企業要在心態上作根本的改變,要從管理企業的心態轉變為『管理變化』」。

簡言之,最好的策略,必須要能「佔居制高點」,還須得要以「連結未來」與「變化管理」為本,這聽起來似乎很複雜,不過有句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以我常講,最簡單的策略思考與制定方法,就是要先從「瞭解困境與問題」出發,因為「策略」與「困境」息息相關,而困境又隱含於企業真正的核心問題與競爭市場的趨勢變化之中。

如果領導者不能先理解自身陷於何種企業困境之中,又如何期盼他們能做出「正確的策略」呢,所以企業如果想要能夠基業長青,就必須先從問題與變化之中去體悟自身目前的困境,然後再以策略性的作為去解決種種困境。

-----------------------

「策略」為經營之本!

關於策略,許多大師各有定義及派別思想。比方說我個人就很推薦亨利.明茲伯格曾提出的"五個策略定義",也就是「策略的5P」。
而大前研一則說,策略思考的第一步,就是要「問對問題!」

策略的5P即:

計畫 (plan)

模式 (pattern)

定位 (position)

視野 (perpective)

手段 (poly)

--------------

現在這個時代,已不光是做產品和賣產品的競爭而已。

你得要有策略、還得拿出戰略手段來才行。

米勒教您簡易「制定策略的4個步驟」便是:

1、看..  觀前察後,看透隱藏於幕後外的模式。

2、想..  發現問題,思考5W2H(七何)方法。

3、悟..  破舊悟新,尋出市場機會與定位優勢。

4、道..  視高利達,制定一套可行的藍圖計畫。

-------------------

想:

Q1. 消費者想要什麼?

Q2. 競爭者沒做到什麼?

(或是沒做好的、及競爭者的弱點在哪裡?)

Q3. 市場空隙在哪裡?

(還有什麼是在檯面下被隱藏的東西?)

Q4.如何給對手強而有力致命的一擊?

-------------------

道:

「道」,即是「策略性的方法」;它是一個藍圖、一套計畫!

「道」,有一個大重點,就是:你的計畫和藍圖必須是「可行的」;沒有方法或不可行,那就只是一個空想、虛幻的點子而已, 而非足以稱策略。

所以,在您設定策略之前,須得必須先思考、並做好這幾件事:

一、先得看清局勢

(為什麼要做?它值得做嗎?)

二、找出核心問題

三、設定競爭定位

四、用怎樣的商模

五、施以什麼手段
 

*(對「米勒談策略」這門課程有興趣的團體或個人,可留訊聯繫我們)

【發表於:2019/07/19 ─── 米勒的行銷世界】

-------------------------

※摘自《掙脫困境》──「序:認識新變局、迎接新挑戰」:

    201713日,台灣科技圈傳出一則震撼性新聞,由人稱「翟神」的翟本喬所創立的和沛科技驚傳裁員八成,翟本喬隔日凌晨在其個人臉書發文表示,「相信所有曾經參與過新創的人都能體會,新創公司必須不斷的調整產品線方向,才能因應競爭激烈的市場變化,這次由於合作夥伴針對市場前景改變了產品的規劃,所以公司也需要做出對應的調整……」

    翟本喬說,「新創公司必須不斷的調整產品線方向,才能因應競爭激烈的市場變化」,但我覺得翟本喬此語彷彿似是成了新創企業的通病或是遁詞了。

    就像有一家來自新加坡的新創公司(誠實蜜蜂;honestbee),是以做「生鮮代購宅送」為其新創項目而取得創投資金,也開始於市場營運,營運經年之後才發現當初對這市場的評估太過樂觀,而後修正他們的產品服務及營運方向,於是增加了「代收家宅垃圾服務」,但從原本的「送生鮮」到之後增加的「收垃圾」,此間轉折何其之大呀,這讓我不禁要喟嘆,新創企業難道不能一開始就把商業模式想好了再來做嗎?正因經營新創企業確實不容易,所以才更要一次做好,因為新創者沒有太多讓他們蹉跎的本錢。

    現在,許多人夸夸而談的,不是談創新,就是談電商,但是在談創新或電商之前,我想點出的是,策略眼光對一家企業的重要性非同小可,而其常表現於在這家新創企業的商業模式上、與其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時,該企業CEO於其策略執行的快速修正能力上。

掙脫困境:企業的十大困境

Ÿ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5915

Ÿ誠品書店: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84772601741

Ÿ三民書局: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6373692

----------------------------

~延伸閱讀~

5月份的蜜蜂事件簿》、或《新創企業成功的要件
https://www.facebook.com/MTmelove/posts/1407939509346873
https://www.facebook.com/MTmelove/posts/1397058917101599

arrow
arrow

    米勒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