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4-01

https://www.facebook.com/MTmelove/posts/2026731937467624
黃育仁爭的是馬上的治理權,但黃茂雄對局勢則看的更明白,現在資本市場環境比以往複雜,不是家族自己說了算,如今經營公司還得要防顧外人來跟你搶奪經營權。
先前大同如此家大業大的百年家族企業,經營權失守也僅一朝就能變天,近期則是日立公司入主永大電機。更何況,東元已迎來了在這道上赫赫有名的寶佳集團,因此,黃茂雄心中雪亮著,在談治理權之前,得先牢抓經營權。

---------------------

318日那一天,同時有兩家企業因高層主管請辭事件而備受關注。
一位是將來銀行的執行董事劉奕成,另一位則是東元的少主黃育仁。

這一期,要來聊東元會長黃茂雄口稱「只是內部茶壺裡的風暴」這事。
東元少主黃育仁想接班不遂?老爸黃茂雄主張股東共治又是為何?

image

(圖:東元少主黃育仁辭去東元集團所有職務… 圖片來源:經濟日報)
 

**************************

父子同室操戈,是在爭什麼爭?

貪心槓上憂心!企業治理的兩堂課:家族化治理與經營方向之爭。

318日,東元少主黃育仁宣布辭去東元集團所有職務,就在東元董事改選之前,正式掀開了父子內戰的茶壺蓋,連著兩周下來,這場家族內風暴不但沒有停歇,還愈演愈烈,連東元阿嬤也加入戰局了,甚至,原本觀望的部份外資也跳出來表一下態。

對於其子黃育仁執意要參選董事長,黃茂雄如此說,「很抱歉,我沒把小孩教好」。

黃茂雄的「教子無方」說,不管是不是透過媒體去帶風向,反正,按黃茂雄的說法是,「兒子(指黃育仁)幾年前就想爭取上位了」,黃茂雄也多次在媒體專訪中提到,或許是因為沒有打算要他接班(「沒把他提到我的接班人位置」、「兒子想爭大位,我沒推薦他而已」),還有「傳賢不傳子」這樣的說法激怒到他了,黃育仁才會執意要「脫隊」,鬧出這一場獨立參選董事的「家變」風波。

黃茂雄指黃育仁想圖謀上位是貪心,而他是公私分明之人,為了公司大義,不願將董事長大位傳給自家兒子,而是選擇「股東共治」模式。

不過黃育仁則另有說法,對於為何要全面請辭也不惜參選董事,目標當然是爭取董事長大位,黃育仁在他那份「辭職聲明書」中,最主要的是這句話,他覺得「東元集團目前的經營路線,將難以面對未來的挑戰」。值得注意的重點還有,黃育仁還特別寫到:「今年東元集團面臨創新與轉型的巨大考驗,局勢令人憂心,如何決策布局,才能再次開創新局?這些問題讓他陷入長考」。

也就是說,黃育仁表明,他有意爭取上位,並非是為了私心或貪圖權位,而是憂心東元集團現在經營的大方向堪虞,「無法面對創新與轉型的巨大考驗」。

此父子二人各有說法,「貪心」槓上「憂心」,對照的則是這兩個雙方無法取得共識,但立調相同的兩話題:「家族化治理」與「經營方向之爭」。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企業治理的兩堂課:家族化治理與經營方向之爭」

-------------------

東元事件,揭開企業治理的三個問題:

一、在談治理權之前,得先牢抓經營權。

二、家族化經營與兒子接班,或交由專業經理人治理?

三、經營績效是檢視企業治理成果的最好指標。

---------------------------------

一、在談治理權之前,得先牢抓經營權

此次東元的"家族內茶壺風暴",其實爭議的風暴中心就是「長孫接班」(兒子黃育仁要的)或「和諧共治」(老爸黃茂雄要的)。

所謂挺黃育仁的"原始股東",無非就是以黃氏的姻親林氏家族為首的那些家族份子與老股東家族群。而東元會長黃茂雄口中「共治」的合作伙伴則是寶佳、華新這兩大集團。

換言之,這場老爸和兒子的對抗,在場上,代表新與舊,兩派股東的經營權擂台角力;在場下,雙方鬥爭的路線其實是一致的,只有一種企業治理模式-都是舊派模式:股東聯手家天下模式。只是因派別與利益各異,才會各舉旗號。

黃育仁爭的是馬上的治理權,但黃茂雄對局勢則看的更明白。
現在資本市場環境比以往複雜,不是家族自己說了算,如今經營公司還得要防顧外人來跟你搶奪經營權。

先前大同如此家大業大的百年家族企業,經營權失守也僅一朝就能變天,近期則是日立公司透過台灣日立購入五成股票而入主永大電機,326日日立正式撤換永大董事長許作名,由日本日立推派的長島真出任永大的新董事長。

更何況,東元已迎來了在這道上赫赫有名的寶佳集團,因此,黃茂雄心中雪亮著,在談治理權之前,得先牢抓經營權,沒有拿到足額董事權,何來董事長大位。

再者,黃茂雄心中知曉董事長也可以只是虛位,要管控一大家子的集團事業,經營企業的實際掌權者其實是有實權的董事會,而不是可以虛位化的董事長或總經理,一路走來,東元集團即是如此,所以,董事長這個大位,無需強行取要,一切「河蟹」最重要,這便是他所提「股東共治」的最高明之處,又不用授人以「家天下」之柄。

--------------------

只要用心瞧,就能理清這裡頭的貓膩了。
黃茂雄說,「黃育仁在集團裡面出任執行長、常務董事,就是代表我對他的支持與肯定」。
那既然如此,為何不讓他擔任董事長大位呢?
其次,在爆出黃育仁怒辭、黃茂雄說「只不過是家族內的茶壺風暴而已」之後,黃茂雄又對外聲稱不想讓東元集團變成「家天下」的企業,董事長這各大位必須有能力者為之、「傳賢不傳子」,黃育仁的能力和歷練尚還不足,他希望兒子能再多磨練幾年。

殊不見,這兩論調的邏輯,是相戶矛盾的。
原因是,兒子有沒有能力與「傳賢不傳子」與否,那都是另一回事,推「股東共治」也與「家不家天下」或「專業經理人制」無關。
這一切,真正的考量,或許只是為了先能讓自己繼續「鞏固經營權」而已。

------------------------------

二、家族化經營與兒子接班,或交由專業經理人治理

黃茂雄自己也知道,外界和公司內部有很多這樣的聲音,說邱純枝(東元董事長)是他的代理人,邱執行的是黃的意志與指令,即使黃茂雄極力撇清也難以甩鍋。

黃茂雄向媒體說,「東元沒有你們說的會長制,是專業經理人制度」。
可是,放眼看去,並沒有看到什麼像樣的專業經理人。東元集團的會長是黃茂雄,現任的東元董事長邱純枝先前是東元的財務大掌櫃,也算是家臣,而自己的長子黃育仁在辭去集團所有職務之前,也是掛名東元集團的常務董事並兼任執行長。

橫豎看來看去,這裡頭都還是自家人,專業經理人在哪裡呢?

就在4月1號這天,永豐餘召開臨時董事會,丟出了一個震撼彈,何壽川家族退出永豐餘董事會,未來將交由專業經理人治理公司。
在這個時間點上,永豐餘何家退出經營,全面交由「專業經理人」專業治理公司的模式,或許可以為東元之借鏡。

相較於黃家父子一直說不清的「家不家天下」,或一面說支持「專業經理人制」,一面卻又理不明白專業經理人何來,以及丟出一個不上不下、既非「雙首長制」、也非「共治領導」,而是「股東共治」的一套說詞,都讓人覺得難以信服。

---------------

永豐餘未來將全面交由專業經理人治理公司,這樣的模式,才是東元應該學習的,不管是黃茂雄或黃育仁,黃林家族、原始股東與新的大股東,分封多少董事位置不論,但如是真心為企業好,最佳企業治理的那個準則萬不可逾越,那就是「董事權與經營權要分開」,股東就是股東,最好能全面退出經營,將公司的實質經營交由專業經理人,那樣的話自然也不會有因家族接班而發生爭鬥之事。

至於,「股東共治」可不可行呢?
我後面會說到。

不過我先說,黃茂雄所謂的「股東共治」模式,其實就是「治理權與經營權」二合一妥協下的產物,這種模式說白了,仍不脫舊式的企業治理模式,完全不是專業經理人制,只是為了能夠掌握並延續家族化經營而行的便宜之事罷了。

----------------------

三、經營績效是檢視企業治理成果的最好指標。

東元原始股東派則是不滿黃茂雄違背了他們創始股東的創業初衷,也指謫黃茂雄雖然未在集團內掛名實質職銜,卻以會長身分垂簾聽政,譬如現任董事長邱純枝就是由黃茂雄指定及授允才能擔任董事長一職。

東元現有經營者(公司派),則以「股東共治」來回應創始股東的訴求,對於未來的經營大策,東元公司派說會持續針對大股東優勢提出合作藍圖。

換言之,會長黃茂雄雖然不主事,但他所謂的「股東共治」,除了持股結盟以換取互相支持董事人選以及鞏固經營權之外,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黃茂雄指定好的經營方向,即是要與這幾位主要股東的集團企業(華新麗華、寶佳集團),互相在經營上繼續合作共利,這便是黃茂雄所主張的「東元未來的經營路線」。

而這大概就是少主黃育仁所見,「東元集團目前的經營路線,將難以面對未來的挑戰」之問題所在,我想黃育仁或對這樣美其名為「股東共治」,實則是和稀泥或可視為是不求進取的傳統交際應酬做生意的方式,很不以為然唄。

黃茂雄擔任會長,與邱純枝擔任董事長期間,東元集團的表現好嗎?

這次東元董事改選前的風暴,也讓媒體額外關注到了東元這些年來的營建與獲利情況,坦白說,本業乏善可陳,只靠著一些先前的股票投資及轉投資,幸運地尚能小有獲利。

而黃茂雄口中,會持續下去的「股東共治」,是否為外界看好呢?
認為這種「股東共治」會帶來弊多於利的人,似乎也是居多。

雖然東元董事會對外界宣稱「成績亮眼」。但外界則質疑,去年東元的營收衰退,卻祭出近5年來新高的股利配發,這是否與董監改選有關?抑或是「股東共治」背後的某種利害交易主張?
對股東來說,他們能賺到錢和獲得利益,會比(東元)公司賺到錢和獲得利益,優先順序如何排列,一目瞭然。

---------------

東元轉投資賺錢,主要是因為很早時就轉投資富邦媒,媒體報導黃茂雄因與富邦集團的蔡明忠董事長交好,早年,富邦搞了一家新的事業體,富邦媒體科技公司(MOMO購物網)剛開始創立時,黃茂雄衝著商場的交情,東元公司便捧場買了不少富邦媒的股票,那時富邦媒的股價才幾十塊,之後隨著MOMO購物台到MOMO購物網的業績風生水起,股價也一路看漲,來到了幾百塊錢,2020年6月以後富邦媒的股價已直衝600塊以上了,到昨日(4月1日) ,富邦媒的收盤價為每股958元,這隻大金雞母貢獻東元集團極大的業外收入。

總之,東元靠著黃茂雄「情義相挺」的投資,在富邦媒這個轉投資的標的物中,著實大賺不少,因之,東元也才能在本業表現平平的情況下,去年還交得出東元公司自誇「綜合損益年增26%,成績亮眼」的成績。

除了轉投資富邦媒之外,東元集團也熱愛投資餐飲事業,還好沒有像燦坤一樣慘賠收場,但在那麼多東元集團的餐飲事業投資之中,表現出色的也似乎沒有,摩斯漢堡算是較有名氣的,可是摩斯漢堡的營收表現,說真的也很泛泛。

結論是,東元集團的本業表現平平,轉投資的表現也未盡如人意(只有富邦媒這檔股票的投資是最賺錢而已),這也反映了東元歐系最大股東之一、持股5.3%的外資Silchester,為何前日會發文力挺黃育仁所提出的東元營運規劃。
這家外資Silchester發文表示,「東元必需更簡化其相關商業投資,聚焦核心業務、改善資本分配的紀律,但目前為止東元經營團隊表現並不令人滿意」
Silchester的意思說的再清楚不過了,基於對東元現在經營團隊的表現不滿意,也希望東元能有所改變,因此,在即將到來的東元董事會改選中,他們將會支持黃育仁陣營及其所提出的改革方案。

經營績效是檢視企業治理成果的最好指標!
而「企業治理」正是這次東元父子相爭,兩方各自表述的交集點。

關於「企業治理」,我認為應掌握兩大方向:經營理念與營運方針。
那麼,要怎麼落實它們呢?
米勒建議經營者應在「策略、創新與轉型」這三大課題上,端出可見的牛肉來。

------------------------------

經營方向之爭,何解?

當新經營者與原始創業者的經營理念不同時,會有怎樣的衝擊或火花?

東元經營權的父子之爭,整個脈絡爬梳下來,相信您也同意,這家企業內部確實已經生病了。

不管是從爭權奪位、家族化治理、經營者與股東彼此不免各懷私心、經營方向、營運績效、策略眼光、人才團隊、本業與轉型的考驗…等任一個面向,東元都必須做出改變不可,要大幅度跨步創新、也要大刀闊斧地去做改革。

----------------

目前看來,黃茂雄與黃育仁,這倆父子間最大的岐見,在於東元的「營運大方向」,由於兩人的主張南轅北轍,不只無法建立共識,更無法並存於一堂之內。

黃茂雄強力宣示的經營路線很明確,便是「股東共治」,繼續河蟹圖安。

黃育仁則說:「有人希望我再等三年,但對東元投入營運改革不能再等了」,但黃育仁先前並未明說他的經營方向為何,直至數日前才總算向媒體透露其經營規劃的想法,由黃育仁所提的「蛻變東元3.0發展計畫」,可以看出其對東元位來規劃方向的雛型,簡言之,其對東元未來的經營方向,就是「聚焦」於馬達這個核心專長,之後包括電動車和其他許多科技性的產業,便都是東元可以進軍的方向。

黃育仁特別指明「尤其是在電動車產業這一塊的發展,全球矚目」,他說「東元強項的馬達,不再是傳統產業,結合科技的元素,像是在電動車趨動系統這一環,將是高科技產品,但需要有創新、創意的新思維」。對於這個經營方向,黃育仁有滿滿的滿滿自信,如果有機會挑戰「新貴派」成功,他說,「將聚焦馬達本業,提升研發創新能力,未來凡馬達動力所需之處,就有東元的足跡」。

而黃茂雄對於其子黃育仁所提的經營路線──從「聚焦馬達」重新出發,然後鎖定電動車產業──則覺得毫無新意,黃茂雄說,「東元馬達業務還是在北美第3名,電動車我們也都沒有缺席,不要聽一面之詞」。

過去東元經營團隊投資事業多元,從機電產業、資訊、不動產、人力資源到旅遊及餐飲業等無所不包,但除了個別營運的綜效不佳之外,也缺乏整體戰略擘畫,無法釐清集團的核心事業、關聯事業與策略性事業各別為何,戰略要怎麼打。

從這倆父子二人提出的經營方向來看,外人不難理解確實岐異非常之大,也難怪,他們才會從這個大叉路又逐漸漫成水火不容之勢,畢竟道不同不相為謀阿,黃茂雄與黃育仁兩者的經營路線岐異如此之大,「有我無他」自是必然之果矣。

對照新建派(黃育仁)與原經營團隊(黃茂雄)的經營規劃,「聚焦在做」VS「都有在做」,以及「確認核心本業及潛力事業為何」VS「和諧共治互做生意」,完全是兩種大相逕庭的企業經營態度與經營模式呢!

---------------

~中場加映~

如想瞭解更多「多角化與聚焦」,可看下這幾個短視頻:

*視頻1:《多角化經營 是趨勢?https://youtu.be/Crt5vs3JJPM

*視頻2:《決定聚焦或多角化的考量Part1 (下)https://youtu.be/4hAwxdbWkG0

*視頻3:《看懂這幾個關聯矩陣,多角化就沒問題了(總綱篇)https://youtu.be/95uA0QN8n8U

-----------------------------

企業生病的內部因素

創業家與企業經營者,為什麼會落入失敗的下場?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認為企業常犯三個錯誤:第一個就是執行力不夠強,團隊可能對行業的掌握很好,創始人也很厲害,但在執行過程中,卻沒有競爭對手迅速、精準,或是產品沒有在預期的時間裡達到目標;第二個問題是不專注,創業者往往聰明、點子多,團隊什麼都想嘗試,但很多專家的理論告訴我們,創業者要快速執行,才能把創業做起來,所以不專注便成了創業的致命打擊;第三則是創始團隊不和,這個問題源於創業夥伴沒有長久的認識和信任基礎。

李開復談的是與企業治理有關的、企業內部常見的三種毛病。

而米勒在《商策三部曲》第二部:《扭轉乾坤》的第7章(讓企業步入歧途的十大病因)中,則會提到,「企業會失敗,有其外因也有其內因
企業失敗的外部因素有三大類原因,包括:誤判情勢及未能認清現況、忽視早期的警訊未能即時採取行動、做出錯誤決策或策略失當;至於,造成企業失敗的內因,則是屬於經營面的原因,我自己從接觸企業的經驗中,總結出七種會造成企業失敗的內部因素。

以東元這次父子失和事件來看,明面上,看到的是經營路線與理念之爭;檯面下,要探究的是,應檢討東元集團,從企業內部已呈現哪些不利經營的危險徵兆?
我認為,東元少不了有這幾點:錯認核心事業、把力氣花在不符成長目標的利基市場、沒有好策略或決策錯誤、欠缺策略藍圖以及未做長程目標規劃。

-------------------

完整版內容:https://mtmelove.pixnet.net/blog/post/353541140
(免費閱讀),密碼:353541140

 

【發表於:2021/04/02 ─── 米勒的行銷世界】

-------------------

我再聊個題外話,什麼樣的企業,容易受到禿鷹青眼相看呢?

符合以下這五因素中,至少二至三條件的公司,特別容易受到外界狙擊:

()、股價偏低或長期被低估。

()、創辦人家族或現有經營團隊持有的股權佔比少。

()、公司擁有技術或龐大誘人資產或是市場份額拔尖。

()、公司營業額穩定或現金流穩定。

()、該公司的經營領域前景看好或公司有潛力。

------------------------------

東元父子相爭-事件簡述

318日,東元少主黃育仁丟出了「辭職聲明書」震撼彈,說「他覺得東元集團目前的經營路線,將難以面對未來的挑戰,於是只好痛下決定,即日起請辭東元常務董事,及資訊電子事業群執行長職務,同時也不再接受董事會提名。」

隔周,上星期二(3月23日)東元召開董事會,會中除了討論股利配發之外,也針對外界關切的集團會長黃茂雄父子失合引爆的經營權大戰提出回應。東元23日的董事會會中,除決議將配發創5年新高的現金股利1.15元,並再次重申黃茂雄、華新與寶佳支持現有經營團隊,強調日後會採取「股東共治」。

又過了兩天,換高齡103歲的東元阿嬤林明穱出面回擊她的女婿、也就是東元現任會長黃茂雄,林明穱表明力挺長孫黃育仁挑戰董事長大位,接手治理公司。

東元阿嬤林明穱:「身為創始股東家族,自己的股份已交由女兒,我們也把東元的主導權交到女婿黃茂雄手上,但這些年來,這些股權的運用,我都無從得知。」林明穱坦言,這次轉向力挺黃育仁的最關鍵原因。林明穱並呼籲,「當年兄長偕林波士自東元退休後,完全退出董事會,把當時的東元交給年輕人發揮,我希望女婿黃茂雄,也能用同樣的智慧,真正將東元放手給年輕懂技術的下一代。」

東元五月將於股東常會改選11席董事,如今,東元集團經營權已成父子相爭僵局,雖然會長黃茂雄代表的東元公司派呼籲要與支持黃育仁的原始股東派好好坐下來談,但顯然示好未果,而後雙方還是分別於3月29日和31日,各自推出董事提名人選,看來這兩父子天天在家見面,卻顯係已無交集也不打算對話了,而是選擇正面對決,經營權爭位結果如何,將在5月25日分出真章。

arrow
arrow

    米勒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