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03

https://www.facebook.com/MTmelove/posts/1306950389445786
大同集團旗下的華映、綠能傳出財務危機。
其實,華映、綠能出事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母公司大同公司積弱不振已經很久了,而首犯則非林蔚山與林郭文豔這對夫妻檔莫屬;大同集團的最大問題,就是「領導無能」,一言一蔽之,即是領導者無能、卻又長久竊居高位,加上人謀不臧……

上周五驚爆大同集團旗下的華映、綠能傳出財務危機,華映台灣兩廠(龍潭廠及楊梅廠) 也在15日(星期六)無預警停工,超過千名生產線員工受到影響,公司也陷入一片混亂。

先前華映已因債務問題而聲請重整及緊急處分,13日晚間華映又宣布,由於即到期借款將即需立即償還,被迫需向法院聲請重整及申請債務延長,營運面臨巨額缺口,而其在台灣的主要生產線龍潭廠及楊梅廠也在15日無預警停產;華映總經理林盛昌承認生產線的確已經停了,並表示在聲請重整訊息出來之後,所有的供應商、材料廠、客戶等都來關切,現在公司是一片混亂。

華映因欠子公司大陸華映科技人民幣33億元貨款,而大陸華映科技及其第二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於12月4日催告償還,100%控股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向香港民生銀行5,300萬美元貸款,亦無法展延,於前日(18)日產生貸款違約。

華映自從13日宣布聲請重整和緊急處分以來,連續3個交易日打入跌停,昨日更是跌破1元,跌至0.96元,是2016年8月以來低點,委賣單量超過16萬張。

金管會則緊急對大同集團啟動監控,包括對母公司、供應鏈、員工及投資人的衝擊,要求大同集團及其子公司目前每一個動作,都應對外揭露清楚。

金管會18日表示,依據大同集團第三季合併報表顯示,集團短期與長期借款共1,132億元。到9月底集團有短期借款465億元,應付短期票券12億元,一年以內到期的長期借款177億元,及長期借款共478億元。

銀行局也同步清查大同集團的銀行借款情況,據銀行局表示,華映向13家銀行借款,共計127.6億元,其中76%是有擔保;綠能則跟七家銀行借款,金額41.7億元,其中只有39%是有擔保。

---------------------------------

米勒的新聞報讀(2018/12/20)

大同公司曾是台灣知名的老牌企業,林挺生是帶領大同走向知名品牌地位、也是近代大同公司的實際創辦人,對照往昔林挺生的行銷名言:「錯誤的決策比貪污更可怕」,再看到其子林蔚山接棒後大同公司的風風雨雨,以及現今營運爛攤不斷與弊案醜聞纏身的景況,真是格外諷刺。(※)

華映、綠能出事並不意外,因為母公司大同公司積弱不振已經很久了,而首犯則非林蔚山與林郭文豔這對夫妻檔莫屬;大同集團的最大問題,就是「領導無能」,一言一蔽之,即是領導者無能,既非專業經理人卻又長久竊居高位、而且把持集團資源不放,再加上人謀不臧。

從深處來看大同公司的問題,其暴露出來的亦正是台灣這些 "土企業們" 長久以來的積弊問題。

要解華映、綠能之危,就要先從整治大同下刀,而其中的最大危害因素、也是造成大同集團衰微的關鍵因素,就是「林郭二人組」。林郭為了力保個人的經營權不被動搖,用盡一切可用的資源力量去護盤大同股價,其心昭然若揭,明明整個集團營運很糟糕,集團裡的其他各個子公司和孫公司股價皆慘不忍睹,華映股價更是早就跌破水餃價了,如今股票更幾與壁紙無異,股價連一塊錢都不到,但唯獨營運亦同樣不佳的大同股價,在2017之前的股價,多年長期亦在8塊區間盤旋(連這價位恐怕也是有心護持的結果),但在這一年多的期間,股價卻被做多到30幾塊。

對於大同集團如何起死回生、以及給大同債權銀行團的建言,米勒只有一句話:「領倒人」不倒,大同不會好!

在此呼籲所有的大同人,

尤其是這波受害的華映&綠能員工們。

趕緊發動罷免聯署唄~~

或是去聯名陳情都好~~

不要再坐等高層給飯~~

 

「自己的權益 自己救!」

「領倒不倒 工作不保!」

--------------------------------------

~~延伸閱讀~~
《大同集團借款 超過1,100億》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3544869

 

~~同場加映~~
(
短視頻):企業追求成長 有什麼問題嗎?
短視頻:企業追求成長 有什麼問題嗎
(鏈結址:https://youtu.be/MKOvegrbgOY)

 

【發表於:2018/12/20 ───  米勒的行銷世界】

*******************************

※節錄自:米勒《掙脫困境》一書 ── 大同案例

‖大同公司的多角化救贖之道,典型的失焦錯誤

大同集團創立於民國七年(1918年),其前身為以營造業起家的協志商號,是由林尚志及其合夥人共同創立,1930年成立大同鐵工廠,1942年由林尚志的獨子林挺生接任董事長,1949年才跨入家電業及重電機業,此時大同公司開始初見雛形,1950年4月11日正式成立大同股份有限公司(TATUNG COMPANY),也就是現在在台灣鄉閭家戶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同公司。

目前的大同公司為涵蓋重電、家電、電子、通信、化工、機械、自動化設備、資訊、光電、半導體、映像管以及各種電子零組件等產品之綜合工業公司,旗下事業與轉投資事業包括大同公司、中華映管、綠能科技、誠創科技、尚志半導體、福華電子、精英電腦、大同世界科技、凌巨科技、中研科技、大同聯合科技、協志聯合科技、台翔航太工業、台灣通信、尚志精機、大同綜合訊電、大同奧的斯電梯、大同大隈、大同中外貴金屬、大同住重減速機、尚志精密化學、大同醫護、拓志光機電....等。

由於轉投資事業體過於龐大,大同近幾年被法人機構形容為「老牛難翻身」。事實上讓大同公司真正發光發熱的,真正的核心事業只有家電事業,尤其是他早年生產的大同電鍋以耐用聞名,更是大同的代表之作。

可是大同公司一路走來,卻逐漸捨家電事業而鍾情於資訊產品事業,大同資訊產品一度占營收比超過80%;此外,為了追求成長,大同公司採取的策略並不是將自家的大同品牌做大,而是廣接代工生意,例如海爾、NEC、JVC、eMachines,全球最大零售通路沃爾瑪的液晶電視訂單都曾委託大同代工;
另外,寬廣的多角化事業體也讓大同公司從此失焦,多角化讓大同公司屢戰屢敗、卻屢敗屢戰,連年虧損仍然不改其變,自2006年至2016年,大同所創下為人矚目的紀錄,就是這家公司已經連續虧損10年了。

大同公司採取多角化經營路線的想法,或許出於:早年大同是家電公司,後來則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大同公司認為電子產品的趨勢是從類比走向數位,所以傳統白色家電與資訊產品的產業界線日趨模糊,為了保有競爭力和跟上潮流,因此他們才會不斷投資跟資通訊相關的事業。

大同不只橫向擴充多角化投資腳步,也做上下游整合的直向多角化,像是中華映管、綠能科技等,甚至2005年開始涉足通路事業,2005年10月23日大同集團以2.5億台幣設立大同3C通路(大同綜合訊電公司)。

問題是這家3C通路公司的思維很奇怪,一開始只堅持賣自己生產的產品,不賣別家品牌的3C電子產品,還一口氣開了200多家直營門市,幾年間幾乎賠光了資本額後才讓其他品牌3C電子產品進入大同3C,但是虧損仍舊沒有好轉,原因在於大同3C的定位和戰略布局又是另一個錯誤的決策,即使2011年9月挖角前全國電子總經理蔡振豪擔任大同訊電公司執行長也無濟於事,蔡振豪甫到任一個月便閃電請辭,可見大同3C內憂外患問題叢叢。

大同公司覺得應該發展自有通路,所以做出設置大同3C的決策,但是面對燦坤、全國電子這兩大現行3C通路競爭對手,大同3C又自認其最大差異亦即優勢乃是來自母公司大同品牌的支撐力,因此認定應以品牌通路為定位,只要品牌強,通路就會強,這些種種思維無能支撐大同多角化的興盛,反而使得其一步步掉入失焦困境中。

2006年5月10日,就在臥病多時的大同董事長林挺生過世(2006年3月17日)的前兩個月,大同公司對外發布林挺生辭任大同董事長的官方訊息、並由林挺生長子林蔚山繼任大同公司董事長,但外界質疑大同公司董事長接班過程並不透明,其家族內鬨爭權的傳聞亦甚囂塵上,之後林挺生的其他兒女皆被排除在大同公司經營核心圈之外。

此後,大同公司便由林蔚山與其妻林郭文艷二人獨攬大權,不過由於錯誤決策不斷,經營每況愈下,2011年1月還爆發董事長林蔚山個人投資筆電廠通達國際不利、並疑似挪用大同集團資金而導致大同集團17億餘元巨額虧損的醜聞事件,最後這起疑似掏空大同案,也讓林蔚山被高等法院判決另需賠付投資人22.87億元。

大同公司曾是台灣知名的老牌企業,林挺生是帶領大同走向知名品牌地位、也是近代大同公司的實際創辦人,對照往昔林挺生的行銷名言:「錯誤的決策比貪污更可怕」,再看到其子林蔚山接棒後大同公司的風風雨雨,以及現今營運爛攤不斷與弊案醜聞纏身的景況,真是格外諷刺。

arrow
arrow

    米勒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