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03
https://www.facebook.com/MTmelove/posts/1479723698835120
大陸央行(人民銀行)從去年就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而今已呼之欲出的中國國家「數位貨幣」(DC/EP),有人預測,它未來有可能會趨近於比特幣模式……
(※註:「DC/EP」的簡稱來自Digital Currency與Electronic Payment)
-----------------------
數碼時代的兩個金融趨勢
金融科技(FinTech)與區塊鏈的話題沿燒了兩三年,但檯面上,除了比特幣這個議題之外(人們對於比特幣討論最多的是:比特幣是否會泡沫化?),似乎端不出其他更新、更有味的討論素材出來了。
如今,數碼時代下的金融趨勢看似已然有譜,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匯集而生的兩股新生勢力正在抬頭,其一是「國家發行的數位貨幣」(能做什麼?),另一是「國家開放純網路銀行」(有何作為?),而此二者,能否蔚然蓬發,尚未可知。
這兩期,將分別為您初探「國家數位貨幣」與「純網路銀行」此兩則內容。
-----------------------
1-1、臉書打算發行加密幣Libra,瞬時成為眾矢之的
臉書擬發布的加密幣「Libra」看來不如預期中的順利,包括美、日和台灣(央行)都持保留態度,都以區塊鏈加密幣視之,而不覺得這只是臉書內設的新功能而已(我猜臉書本來是想仿照微信支付/微信紅包模式),因此,Libra能否問世應該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美國總統川普和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日前都對Libra的設立表示關切,強調這種數位貨幣可能具有洗錢、消費者保護和金融穩定性等風險。
而法國則是直接表達反對立場,金融時報引述法國財政部消息來源報導,法國準備反對臉書提出的Libra,並表示不允許民間公司推出這種相當於國幣的貨幣,這是一條不可跨越的紅線。
前不久,《36氪》一篇文章則以看好戲的心情,直接下標:「Facebook 發幣第一劫:胎死腹中!」
-------------------
1-2、Libra受難,懷「幣」其罪
其實,多數網友對臉書的加密幣Libra是抱持樂觀其成的態度,認為Libra的安全性不須被大作文章,只需嚴控其應用方向即可,咸認各國政府對於Libra的反應似乎反應過頭了,畢竟,米勒認為,相較於那一類炒作大於商化的比特幣…等,彼些以區塊鏈為應用發展而來之前期的虛擬數位幣、以及它們所沿用的商業機制,未來Libra要走的會是另一類的區塊鏈應用模式,不是以炒作為主,而是真正的能夠有商業化價值。
Libra現階段很容易成為炮灰,原因是受比特幣(Bitcoin)所拖累了,因為自比特幣開始的虛擬幣炒作風氣以來,同樣掛上「區塊鏈虛擬貨幣」這個頭箍,只會讓人覺得信任感不足,所以除非能夠明確說明Libra與目前炒幣有何差異,不然Libra是沒辦法受到信任的。
我的商模團群組朋友謝丞則(Marc Sie)則提出他的另一個觀點,雖然同樣是加密貨幣,但是還有「Coin」和「Token」這兩種虛擬代幣之分,比特幣是「Coin」,而Libra則是「Token」,也就是說,Libra與比特幣並不相同。Marc Sie認為Libra並不全然代表區塊鏈,Libra要走的是非常穩定的Token機制,而區塊鏈於Libra而言,那只是為了安全技術之一種算式工具的應用而已。
在網上發表過多篇加密貨幣的Ennio Y. Lu,則對於「Coin」和「Token」有更清晰的界定及說明,Ennio Y. Lu說,Coin(幣),是用作支付、或價值儲存,主要的用途是作為流通的貨幣來使用,因此,早先比特幣出來時,對於加密貨幣的認知,以Coin來描述便已足夠。不過到了後來,像是以太坊(Ethereum)的以太幣(Ether)這樣的公有鏈相繼出現,Vitalik等人賦予了加密貨幣「功能性」,對於加密貨幣,我們需要有更多的理解,於是加密貨幣領域有了Token(代幣)這樣的新增概念。
Ennio Y. Lu解釋,Token除了能經常除了用作支付、與價值儲存等功能之外,還會有其他的功能,甚至未來隨著Tokenization(令牌、代幣化),可能有些Token將不會有「價值」的意涵,只被用作爲一個「通行証」的功能,因此也有人稱Token為通証、或令牌。
簡單說,支付、與價值儲存等功能,這些只能算是加密貨幣的基本功能、亦是其常態性的應用方向而已,Coin和Token都能做到,但Token(代幣)之於Coin(幣)的差異,就是前者多了更多的功能性,而這些功能性,則來自於應用性的延擴,而這又與商化程度、及其相對應之商業模式有關。
再者,雖然多國政府對於臉書打算發行的加密幣Libra,以有安全疑慮而投反對票,但另一方面,這也牽動了另一個課題,關於由國家取代企業、自己發行「國家數位貨幣」的討論亦甚囂塵上,日前中國大陸就射出了第一砲。
誠然,臉書在這個敏感時候擬推出加密幣Libra,難免會成為箭靶,但是加密貨幣本身無罪,懷「幣」其罪的是面對世人對其「安全性」與「是否受到控管」的疑慮,這也正是Libra之所以受到各國政府質難之所由。
有安全疑慮的不只是比特幣、以太幣、或Libra這類加密幣而已,另一方面,對金融而言,尤其是國家金融,更重要的是在於能受到完善監督控管、與防洗錢這兩大重點上,由於什麼都能洗錢,先前沸沸揚揚的櫻桃支付事件就是一例,所以,就國家立場而言,加密數位貨幣的重中之重,在於政府能不能監管,所以,要讓政府可以監管的到,最好的方法就是由國家自己發行「國家數位貨幣」。
-----------------------
2-1、中國央行的「國家數位貨幣」是個啥?
(新聞報讀)【中國國家數位貨幣呼之欲出】 ──
日前,中國央行預告政府版數位貨幣已進入最後開發階段,有兩大重點:其一,擬將採取「雙層營運體系」設計與「中心化」管理模式(與區塊鏈常說的「去中心化」概念不盡相同);其二,該政府版的數位貨幣(DC/EP)標榜比市面上的加密貨幣更有法律保障。
根據中國媒體的報導,中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副司長穆長春,上周在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透露,自2014年開始研發的數位貨幣(DC/EP;DC/EP的簡稱來自Digital Currency與Electronic Payment)從去年就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而今已呼之欲出。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穆長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指出,2014年至今,央行數位貨幣DC/EP(DC是數位貨幣;EP是電子支付)的研究已進行了五年,在大陸這樣一個大國發行數位貨幣,採用純區塊鏈架構無法實現零售所要求的高性能,所以最後決定央行層面應保持技術中性,不一定依賴某一種技術路線。
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曾於今年7月表示,數字貨幣的研發是由央行的貨幣基金局管理,且已得到國務院的正式批准,已在組織市場機構。
因此,相較於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人民銀行認為中國的數位貨幣才「有法律保障」的財富進行支撐,且將採取「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中國央行的支付結算副司長穆長春亦對外說明了中國數位貨幣的各種特性,包括它並非完全仰賴區塊鏈架構,也決定保持技術中立,不預設使用技術路線,此外,它將採取雙層營運體系,由人民銀行先把數位貨幣兌換給其它銀行或經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大眾。
穆長春表示,DC/EP採取的是雙層運營體系,單層運營體系是人行直接對公眾發行數位貨幣;而人行先把數位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的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這就屬於雙層運營體系。穆長春說,人行做上層、商業銀行做第二層,這種雙重投放體系適合大陸的國情,既能利用現有資源調動商業銀行積極性,也能夠順利提升數位貨幣的接受程度。
穆長春還強調此一中國數位貨幣將具備高擴展性與高發展性,以適用於小額零售,亦可根據不同等級的錢包設定交易或餘額的限制。只是,穆長春僅說中國數位貨幣「呼之欲出」,並未公布具體的上線時程。
-----------------------
針對「中國國家數位貨幣呼之欲出」這事,《吳曉波頻道》則即時發具這一篇【央行加了一年班,將要推出的數位貨幣是個啥?】(作者:巴九靈)的文章,可見大家同感好奇,「國家數位貨幣是個啥?」
問題的焦點,大抵可總歸為這兩大問──
第一問:「國家數位貨幣」能成氣候嗎?
第二問:「國家數位貨幣」能做些什麼?
----------------
第一問:「國家數位貨幣」能成氣候嗎?
在中國大陸,最多人想問的第一個問題是,這種所謂的「由國家(央行)發行的數位加密貨幣」,跟微信支付寶有什麼區別?
如果僅僅只是將服務商由微信和支付寶改為央行而已,光據以一個「國家發行的會較有保障」這樣一個理由,實在很難讓人感受到具有實質性的創新變革和便利,畢竟微信支付與支付寶已是全民通用的支付工具了,在這之前,它的安全性也都相安無事,更重要的是它們非常好用、而且人們已經習慣這種支付工具了,所以很難理解,國家數位貨幣還能成什麼樣的氣候,這樣的變換,意義何在?
也難怪,不少大陸網民第一個想法便是「那不就是國家搞的支付寶?」,另外也有些想得更多的網民,他們反而對「國家搞的支付寶」更存戒心,有網友說「想想都怕,以後你收到的、或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能被追溯,那麼個人還有隱私嗎?社會還有活力嗎?看來以後黃金價格要大漲了,大家或許寧可少用這種會被監管的數位貨幣,或許以後大家送禮直接實物化就好了。」
----------------
第二問:「國家數位貨幣」能做些什麼?
當然,央行發行的數位貨幣,它和紙質貨幣最大的區別就是形式不一樣,意思就是「一個是電子錢,一個是紙鈔券」,但是除此之外,和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的電子錢相較,這種「國家數位貨幣」還能做些什麼?
大陸央行的數位貨幣,到底會不會和支付寶與微信類似、或是沒什麼關係?這一點沒人知道,大陸央行也從未具體明說。
所以,很耐人尋味的是,大陸央行(人民銀行)從去年就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而今已呼之欲出的中國國家「數位貨幣」(DC/EP),雖然有人預測,它未來有可能會趨近於比特幣模式,可是實際上,這個「大陸的國家數位貨幣」長什麼樣、能做些什麼,仍然很玄乎。
因此,米勒甚至好奇,「中國國家數位貨幣呼之欲出」的新聞發布背後,有沒有什麼不為人知的貓膩呢?
我能理解到,大陸央行的數位貨幣,和支付寶與微信之間,可能存在最大的一個差化點,大概就是國家數位貨幣,可以抑止那些讓許多民眾莫名其妙上當受騙的虛擬貨幣和傳銷投資歪風,也就是說,「國家數位貨幣」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稍可杜絕打著炒幣為名的不當商業亂象。
其次,周小川幾次的講話中,有略略提到幾個特點,包括:
一、確保幣值安全性:由人民幣,央行背書,與現有法定貨幣同等價值。
二、確保金融維穩性:因為是由央行發行和控制(追溯權和總數量控制權),主要是用於央行與國內外金融機構之間、以及國內外金融機構之間,而且這種數位貨幣也可以被「自由交易」。
從這邊可以看出,發行國家數位貨幣的另外附加目的,是要用以加速人民幣的推廣(以數位幣的形式),並用於人民幣快速交易。
三、「中心化」而非「去中心化」:這一點很特別,它和一般的比特幣不太一樣。
一般談到區塊鏈,都會說其最大特性之一是「去中心化」,然而大陸央行卻自稱,其將發行的數位貨幣的特性是「中心化」,再細點說,便是「交易行為匿名化,但是交易對象非匿名化」。(具體上的規劃大致是:通過公開金鑰可以看到某甲與某乙發生了多少筆交易,至於什麼時候發生,發生多久,只有央行的私密金鑰可追溯)
最後,我相信其背後還有一個很大的、政治上的目的性,用於監管人民還在其次,未來全面實現數位貨幣之後,更可對打擊貪腐行為增強力道,以後一些較大金額的交易往來,只要有金融交易行為,國家單位都能一目瞭然,這才是重點。
---------------
2-2、「國家數位貨幣」能搞出什麼名堂?
若將問題更精簡些,那即是:「國家數位貨幣,能搞出什麼名堂?」
或許,國家數位貨幣不只能搞出什麼名堂而已,還能搞出金融革命來。
基本上,一旦全面採用加密技術,再加上國家法規配合,能讓國家機器掌握全國的加密數位貨幣數據,自然就能包含過往及所有的的全部流轉資訊,這對於反貪腐、反洗錢、反內幕交易、反欺詐等等領域,都會起著巨大的實質作用。
於此同時,這樣的數位貨幣也能限制央行和銀行系統本身,讓他們無法隨意地的挪用資金,例如定向扶持小微企業的資金就只能流向小微企業,否則將暴露挪用痕跡;又譬如,商業貸款也無法再肆意地違規流入股市和樓市了,所以有人說,中共如果是真的想要祭出國家數位貨幣,如果能夠真的大公無私的去做這件事,而不是將這個當做打擊政敵的武器而已,就國家正面發展而言,這樣的變革是好事,因為可以真正革金融機構的命,不過能不能真正落到實處,還有待觀察。
-----------------------
數位貨幣,確實是大勢所趨!
我們必須瞭解,理想中的最佳貨幣,至少應具備以下四大功能特徵:一是高度的統一性、二是市場化約束機制、三是使用安全和便捷、四是必需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而由國家所發行的數位貨幣,則至少涵括了其中三大功能特徵,而且甚至會比傳統法定貨幣的表現更為突出。
因此,抱持「紙幣被取代是大勢所趨」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舉例來說,光從數位貨幣的數位支付這一個優勢來看,未來數位貨幣將會漸次取代大部份的現金使用與現金交易,此外,如果與5G技術結合,網路覆蓋下的發達地區,傳統法定貨幣(紙鈔與硬幣)勢將有逐漸被淘汰的可能。
而結合了合法法定貨幣與數位貨幣雙重特性的「國家數位貨幣」,其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更高,遠勝於一般私營機構發行的數位貨幣與傳統法定貨幣(簡稱「傳統法幣」),因此,「國家數位貨幣」不但能讓機構間的支付、銀行業的結算更加便利與安全,而且還能讓企業的現金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當然,傳統法幣尚能保有一項點不可被數位貨幣取代的絕對功能,那就是傳統法幣「發生系統性風險」的係數極低,簡單來說,數位貨幣可能會因為保存數位貨幣的硬碟,若是因故被格式化而完全消失、又或者因為網路斷線或停電,因為這些無法啟動電子工具的因素而無法使用數位貨幣、以及進行數位貨幣之交易,但傳統法幣則全然無此風險,最起碼被印製出來的紙幣或被鑄造出來的硬幣不致於會憑空消失不見,因此,即使「紙幣被取代是大勢所趨」,然而,數位貨幣可與傳統法幣並存,但是數位貨幣終將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法幣。
不過,憑心而論,數位貨幣的普及仍是遲早的事。
-----------------------
數位貨幣,普及是遲早之事!
基本上,所有的數位貨幣應該都要能保有私密屬性的需求、同時能滿足被流通的需求,比特幣的繁榮便證明這種需求很龐大。而「國家數位貨幣」更勝一籌的地方,即在於其為法定的合法貨幣,只不過是以數位貨幣的形式發行而已,國家發行的數位貨幣,能填補過往如比特幣等那些數字貨幣,所欠缺的計價單位與價值儲存功能,換言之,不管是將之視為是「國家版的比特幣」、或是「國家搞的支付寶」,不可否認,這正是「國家數位貨幣」的絕對優勢所在。
關於「紙幣被取代是大勢所趨」,這一點,連我國的央行副總裁都不否認,所以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在去年央行的季刊中發表「數位貨幣的總體經濟分析」,陳南光認為,央行應該對數位貨幣提供更多元的選項,他也提出「央行可以發行數位貨幣」這樣的觀點(雖然陳南光表示這純屬他的個人意見,不代表央行政策)。
此外,「國家數位貨幣」與私營企業發行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可以做到強度更大的國際化、高控管性與高度安全性,比方說,數位貨幣本身有不少優點,包括可即時監控支付系統的運作情況,提升跨境支付與清算的效率,有效控制貨幣供給量等。我國央行總裁楊金龍也曾說「世界的趨勢,就是資金清算平台的擴大」,由是觀之,國際化是推行「國家數位貨幣」的一個強而有利之利基,也是最基本的實施要義,如果不能做到國際化,就沒有意義了。
至於「國際化」這一點,舉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例,這兩種在中國早已行之有年、且深獲企業與個人使用者歡迎的兩大商業金融交易模式,雖然不是數位貨幣,但卻在中國滲透率極高,而且是以電子支付的形式存在、並具備若干類同於數位貨幣型態特色的特色,如今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與銀行結合之後,已發展成幾可取代大部份網路銀行業務、且更甚於絕大多數網銀的超強支付平台。
然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一直沒辦法國際化,這與國家反洗錢的政策有關,而這個層面則是需要國家出面支持做背書才行,所以說,無論在國際化、高控管性與高度安全性方面,國家數位貨幣必然都將強於所有以私營形式發行的數位貨幣。
故而,從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例子來看,這兩種非國家級的網路金融支付工具(事實上,稱之為平台會更貼切),之所以能夠形成極其旺盛的使用需求面,可見,一個可被信賴、功能強大、使用便捷、能滿足交易安全性的網路金融支付工具和平台,正是現在一個很強烈的需求破口。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很好用,但是還無法做為國際支付工具,比特幣則相反,它雖然獲得部份國家和地區認可,可以成為一種國際支付工具,然而,其使用及應用面的便利性仍不及中國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而今,中國大陸未來即將發行的「國家數位貨幣」,如果能找到對的出口,它便不僅僅只是一個「法定的數位貨幣」而已,而是可以成為一個功能極其強大、且更安全的一種全方位數位貨幣、也能順利成為一個交易平台,而後者,才是最重要的任務。
的確,如果數位貨幣僅僅為了結算方便、或監管方便,卻不能推動實體經濟,也不能成為可跨國界、能一體化流通的貨幣,那麼意義便不大了。
下一期,我們要來聊「不被看好的純網銀,如何覓尋無限生機?」
【發表於:2019/08/16─── 米勒的行銷世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