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看好的純網銀,如何覓尋無限生機-1)
19-08-04
https://www.facebook.com/MTmelove/posts/1483097661831057
前行政院院長、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並不看好純網銀能帶來多大的創新,反而憂心因為開放純網銀而引進競爭亂象。陳沖認為「把純網銀當機構來發給執照,希望純網銀發揮鯰魚效應,但鯰魚的代價很大,恐讓現有銀行業惡性競爭的問題更嚴重,金融紀律難維持」
陳冲不只質疑純網銀能發揮鯰魚效應,也相當不看好純網銀的未來。
而讓陳冲看壞純網銀的原因,則是這個。。。。。
-------------------------
~上期談到數碼時代的第一個金融趨勢:「國家發行的數位貨幣」~
國家數位貨幣能做些什麼?
米勒認為國家數位貨幣兼負三大功能(三大基本任務):有強大的調衡金融功能、是安全與保障性極高的一種全方位數位貨幣、也可以成為一個跨國適用的交易平台;而對金融創新而言,最後一個面向才是國家數位貨幣最重要的任務。
反觀,以上那些任務與功能,也正是網路銀行的出口所在,而這一切,都須由「應用面」切入才行。
本期要來聊聊數碼時代的第二個金融趨勢:「純網路銀行」(Part1篇)
……………………………………..
純網銀從「三搶二」到通通有獎,池中「鯰魚」安在否?
去年3月19日,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提出將開放「純網路銀行」(純網銀)的構想,而後相關方案即於去年四月定案出爐,金管會決定比照傳統銀行,訂定純網銀的申請資本額為一百億元,另亦考量國內已有三十八家銀行,所以初期只會開放兩張純網銀執照。
到了今年初,有意爭取「搶二」的純網銀團隊已告塵埃落定,共計有3家競標團隊提出申請,分別是:中華電信與兆豐銀主導的「將來銀行」(因團隊組合皆為台灣本土幫,故一般視之為「國家隊」)、LINE和北富銀為主的「LINE Bank」、以及日本樂天持股51%的「樂天商銀」。
今年8月1日,是金管會公布「純網銀」核允執照的放榜日,出乎意料的是,與先前金管會信誓旦旦「初期開放純網銀牌照最多只限兩家」的說詞大相逕庭,最終決選結果竟然是三家業者通通都上榜,於是外界不免揣測,這個結果是否夾帶金管會想要保送國家代表隊上壘的私心,畢竟有傳聞指出,本土組合的將來銀行團隊在這次評比中位列最末,如按「三搶二」規則,合該被淘汰出局。
不管怎麼說,當初政府開放純網銀、並設限只擬核照兩家的目的,是期許能以「鯰魚效應」為台灣金融創新注入一股活水,但不論開放純網銀的鯰魚效應,為的是要激活傳統銀行加速創新,抑或是為讓於「三取二」中勝出、取得執照的純網銀可以活出不一樣的營運模式、開拓出不同的經營格局。
金管會開放純網銀、並希冀發生鯰魚效應,不論其期望值是大是小(劍指金融圈大池、或只為純網銀創新圈的小池),因此,在談「純網路銀行能有何作為?」之前,不要忘了「鯰魚是否安在?」──這才是我們對純網銀的第一個觀察重點。
台灣的金融池,究竟是新迎來了3條純網銀鯰魚?還是鯰魚其實並沒到來?
似乎,多數金融池裡的沙丁魚群們,都看不見「鯰魚」(指金融創新)的到來。而即將入池的這3條純網銀鯰魚,他們自己又如何自覺呢?
本期要先來聊「純網路銀行-Part1」:鯰魚安在否?
---------------------------------
不被看好的純網路銀行?
遺憾的是,現階段,在純網銀的籌備期,能覷見「魚訊將至」者仍不多見。
國內是否開放純網銀的討論,從二○一五年曾銘宗擔任金管會主委開始至今,前後歷經六位主委,顯示此議題的複雜性,直到現任主委顧立雄才拍板開放。
金管會以希望純網銀發揮鯰魚效應為由,可以刺激及逼迫現有銀行更努力拓展網銀業務,但多數金融圈人士對於純網銀的創新發展、與其是否能夠帶來鯰魚成效的看法,若不是持保守意見、便是不抱太多期待。
台灣金融池子裡,不少圈內人多認為鯰魚沒來,而且他們也很好奇「純網銀鯰魚最後會不會也變成沙丁魚?」。
比方說,台灣知名的金融圈大老──前行政院院長、現為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便不看好純網銀能帶來多大的創新,反而更憂心因為開放純網銀而引進競爭亂象;政大金融系教授朱浩民也認為網銀設立及管理條件與現有銀行一樣,而且還可能出現惡性競爭。
陳冲說「鯰魚的代價很大,可能會讓現有銀行業惡性競爭的問題更嚴重,金融紀律難維持,畢竟台灣銀行數太多(overbanking)的問題仍未解,遵守紀律的鯰魚很難活繃亂跳」。
政大金融系教授朱浩民也表示,「純網銀設立及管理條件與現有銀行一樣,可能出現惡性競爭;從國外純網銀的發展案例可知,賺錢的純網銀不多,可能要虛實整合,以服務更多客戶或讓客戶更方便」。
歸根究底,在談金融創新之前,必須先有創新的思維。
米勒認為,金管會開放純網銀的立意良好,但恐怕他們過度高估了金融圈的創新思維能力。
如目前所見,傳統銀行大池中的沙丁魚群,不但創新思維不足,即連對創新的想像都很乏善可陳;至於即將放進來新闢小池內的那3尾純網銀鯰魚則尚待觀察;新進的純網銀業者怎麼想、和要怎麼做,將決定他們是會成為弱雞或洛基。
------------------------
「純網銀」和「網路銀行業務」不同!
(1)、銀行、「網銀業務」與「純網銀」各不同
(圖片說明:傳統銀行、網銀與純網銀……..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所謂「純網路銀行(簡稱純網銀)」,是泛指完全沒有實體分行或ATM(自動櫃員機),所有金融服務都是透過網路或是行動(手機)管道進行的銀行,沒有時間、空間限制,且全年無休,雖是以網絡做為運營及服務的主體,但卻具備所有銀行業務的一種新型態銀行。
簡言之,純網銀即是透過網路向客戶提供開戶、對帳、轉帳、信貸或投資理財等金融服務的銀行業;目前包括美國、德國、日本、韓國與中國等國家,都已開放純網銀。
純網銀與傳統實體銀行最大的差異,便是前者不設實體分行據點及ATM。
而純網銀也並不等同於實體銀行附設在網絡上的「網路銀行」,其差別在於,後者(網路銀行)只是銀行的一項業務項目而已,雖然看似好像彷若純網銀,這也是多數人對純網銀的誤解;然而,純網銀實際上是一機構(銀行),不論於位階、功能層次,它都不僅只是「業務」(網銀業務)而已。
對純網銀的第1個誤解:只是「業務,不是「機構」
前面談到金融圈大老陳沖的觀點,他對於純網銀就有很大的誤解。
陳沖雖然認為網銀確實是發展趨勢,但他卻認為「把純網銀當機構來發給執照,希望純網銀發揮鯰魚效應,但鯰魚的代價很大,恐讓現有銀行業惡性競爭的問題更嚴重,金融紀律難維持」。
(陳冲說,在科技發展的趨勢下,銀行業的網銀業務當然要不斷前進及發展,才符合未來趨勢及客戶的需要;銀行業發展網銀業務是必然趨勢,隨之衍生失業等問題則必須注意。此外,網銀是每間銀行都必須也應該要發展的業務,不能當作一個機構發給執照,陷入要給幾家執照的爭議。)
對於陳冲的說法,金管會表示,純網銀的設立本身有助於提升金融服務的便利性,也能促進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及推動金融科技。至於會否產生惡性競爭,金管會也說,參考日本與南韓的經驗,純網銀的市占率很低,對實體銀行與市場競爭的影響仍有限。
政大金融系教授朱浩民則與陳沖持不同看法,他能將網銀與純網銀,分別以待。
朱浩民說,網銀是現有業務的延伸,也是必須發展的業務,可提高效率,發展普惠金融,而純網銀的設立會讓現有銀行面臨競爭,進步及改變的壓力更大,(兩者的)「壓迫感不同」。
------------------
(2)、銀行與「純網銀」各擅勝場
陳冲不只質疑純網銀能發揮鯰魚效應,也相當不看好純網銀的未來。
而讓陳冲看壞純網銀的原因,則是這個──陳冲說「網銀是業務,不是機構」。
陳沖的這個認知,從本質上便曲解了純網銀的功能及營運模式。
事實上,網銀不僅只是「業務」(網銀業務)而已,同時它也確切是「機構」無誤呀(不設實體分行的網路銀行,仍然還是銀行──另一種新型態的銀行)。
純網銀是什麼?
當初顧立雄表示,開放純網銀主要有三大環節要考慮,第一是「開放家數」,為避免國內金融市場過度競爭,原則上只會提供兩張執照給純網銀;第二是「資本額門檻」,初步規劃比照傳統銀行,也就是一百億元;第三是「營業範圍」,若純網銀與傳統銀行資本額都是一百億元,「只要相關資安問題能夠克服,原則上不會有太多限制」。
純網銀除了實體總行之外並「不設任何實體分行」,這一點是其與實體銀行最大的不同之外,但是,純網銀的「營業範圍」與體銀行並無不同。換言之,金管會當初在界定純網銀時,便清楚點出了純網銀就是一機構(等同於銀行,其營業範圍與銀行無誤)這一個定位。
然而,事實上,「純網銀」和「網路銀行業務」(網銀)仍有其本質上很大的不同!而陳沖誤將純網銀視為與網銀無貳,才會只見惡性競爭、不見別有況味。
…………………………
對純網銀的第2個誤解:純虛不能活,虛實需整合
從什麼地方,就能看見陳沖對純網銀的「偏」見呢?
陳冲說,「『純』什麼,是偏激的想法,線上結合線下,虛實整合、多元綜合才有商機」。
這句話中透露出來的,就是老金融池中魚的一種偏見與偏視。
米勒要說,這種「將純視為偏(偏食)」,認為獨純不立、獨純是偏(偏激)的觀點才危險,「線上結合線下,虛實整合、多元綜合才有商機」這話沒錯,然而,純網銀自有其獨特的營運模式(也必然必須要有)。
如果要將純網銀,硬捺成必須配以實體銀行,認為唯有這樣才能存活、才能做大的話,這就是一種很嚴重的僵固思維。
君不見,現在的實體銀行,早就有他們自己的網路銀行了,所以「線上結合線下,虛實整合」,這些實體銀行早就已經都具備了,但是,如陳沖所言,實體銀行早已「多元綜合化」多年,可是,他們有激活出什麼大的或新的商機出來嗎?
我還是那句話,重點在商業模式!
此外,我還要補充一點:現在從「實」的面向,很難讓企業「翻陳出新」,反而是應該加強「虛」的面向,才易激活出創新,所以,只有「純的虛擬」、沒有「虛實兼具」又如何?
很早之前,有識之士就提醒我們了,現在要比的不是「務虛能力」,而是看你「務虛能力」夠不夠強。微軟前大中華區總裁黃存義,曾就「務虛」與「務實」提出另類有趣的觀點新釋,黃存義鼓勵「企業要務虛,而不要務實」。
他的說法是:「在網路世界,基本上,如果企業無法把流量轉成現金,那代表他務虛的能力還不夠,那麼這家企業應該要向「務虛」取經,去學習「務虛」的能力和本事」。黃存義所謂的「實業」指的是經過資本和利潤的累積產生的事業,而「虛業」則是經過資本的投入後,產生一些看不到真正收錢的方式。
黃存義說,「台灣的企業家有務虛能力的不多,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在網路產業遠遠輸給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原因,因為台灣企業家多數都只會務實,而很少務虛,但是網路新創事業絕對是要有務虛的能力;做務虛,可能不會在很快的時間就賺到錢,所以怎麼賺錢很重要,企業要有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在什麼時候會賺到錢?企業自己必須要很清楚,是要做務實或是要做務虛,從觀念選擇出發,會讓這家企業分岔成兩條不同的路,如今,當全球都已經在走務虛的這條路了,但台灣其實嘗試務虛的太少了」。
基本上,黃存義談及「務虛能力的利潤和營收可能會從別的地方來,不見得會從正在直接做的這件事賺到錢」,這個概念可能是出於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免費》一書所提到的「免費的商業模式,有哪幾類『獲利模式』」概念的一部分。所以,我回到本節要旨:商業模式卡關的癥結,即在於「企業如何創新商業模式與獲利模式」。
………………
此外,因其錯誤解讀而衍生,陳冲也提到了類似「未來純網銀應與實體銀行併購才易存活」這樣的觀點,這又是另一個繆見了。
(陳冲說「純網銀若能存活,就有銀行要被擠出市場,未來純網銀會去併實體銀行,或者實體銀行會併純網銀」。)
對於「純網銀併實體銀行」的說法,顧立雄直接說NO,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純網銀互併」不排除可能性,但是,對於「純網銀是否可以併購實體銀行?」這個議題,他則斷然表示「不准」。
顧立雄話說得很明白,純網銀執照就是規定不能有實體銀行,所以,並不會有純網銀併購實體銀行、或是被併購的計畫,因為若讓純網銀去併購實體分行,或是被實體分行併購,這樣跟實體銀行的數位部門沒什麼兩樣,也就違反了純網銀設立的目的。但是若純網銀之間的合併,則不排除此可能性,但這還是要看未來營運狀況,目前三家純網銀都各有利基發展,看不出有互併的急迫性,但未來營運若有問題的話,不排除可能性。
陳沖曾擔任過金管會主委,其觀點卻被現任金管會主委打臉。
-------------
陳冲小檔案:
陳冲曾歷任財政金融界多項要職,包括:擔任財政部常務及政務次長、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合作金庫董事長、永豐金控董事長、金管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2012年2月因財經與法律專長,被任命為行政院院長)
-------------
可見,由於傳統金融圈的想法和觀點,的確很難「翻轉出池」,所以才會讓他們的觀點「易出差池」。
根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國人透過銀行附設的網路銀行進行交易金額約新台幣一.九兆元,雖然比國人使用ATM交易的十.九兆元低了許多,但民眾越來越習慣使用網路銀行,而且這還是尚未開放純網銀、只在銀行只提供很弱的「網路銀行業務」的狀態之下,可見網銀不但是一個必然之發展趨勢,而且從網銀業務實際交易量的成長態勢來看,開放純網銀應該很被看好才對。
事實如下,網路銀行只是加速銀行業務移往網路戰場、及加速創新的催化劑,但是無論網銀有無出現,銀行的業務以及經營模式早就應該進化了。
我們看看臨近中國大陸網銀業務的發展進度、及其普及率和成效,就知道都遠遠超過台灣。
在中國大陸,網銀業務相當盛行,每家銀行現在都有官網和App,在手機上可以辦理很多業務,不但民眾習慣用、也樂於用,微信支付就別說了,我再舉個民眾更有感的例子,在中國大陸,他們的手機話費充值都是透過網路,但是台灣還是習慣門市繳費方式,所以我大陸友人來台時,對於滿街便利超商和電信門市充斥、出門就可繳費的方式反而很不習慣也覺得不方便,因為一旦習慣網路操作了,再回頭去使用實體的操作型態,就會覺得是一種退化。
問題是,要怎麼做!
如果純網銀只是與銀行現有的「網路銀行業務」一樣,那當然就無所期待了,而且只會淪落一敗塗地的下場而已。
若是看不出「純網銀能怎麼做、可以有何作為」,就會如陳沖等人,不看好純網銀、甚至看衰純網銀。
「純網銀」和「網路銀行業務」一不一樣呢?
當然不同呀!
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設總行據點和客服中心外,純網銀禁止設實體分行。這對實體銀行和純網銀來說,利弊互見。
對純網銀而言,沒有實體據點,便可大幅減少設置分行及聘用大量行員的成本,但是,相對地,也會大大縮減純網銀實顧客真實接觸的機會,而這裡面還有一個顧客習慣性,以及如何規劃及設計新創服務方式,以突破既定銀行業務型態和運營模式的課題。
~~我們下回再來聊。。。。。
下回再繼續探討「純網路銀行-Part2」:不被看好的純網銀?
【發表於:2019/08/22─── 米勒的行銷世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