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為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混血時代」即將來臨,舊時代PC的作業系統除了蘋果小佔不到一成市場之外,幾乎全是微軟天下,但是這個鐵則不會生繡嗎?
「混血時代」將會打破藩籬,許多規則和疆域界限會被重組,原本的產業老大如果沒能跟上混血的腳步,難保不會被同盟的夥伴或消費者所背叛,誰說後PC時代的微軟還能繼續壟斷PC作業系統多久?
注意!...我講的仍是PC作業系統,而不是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的作業系統喔!
行動裝置與平板釋疑 --混血與雜交當道
(壹)、裝置與裝置彼此間的混血:
1. 平板就是平板,但是不見得非得要是電腦。
平板不見得非得是電腦(平板電腦),平板可以不只是電腦,數年前自平板勢力崛起後,在世人還沒搞清楚狀況時,平板科技時代卻已悄然降臨了,如果要追論平板應用的起源,以成功商品化的時間點來看,最早可以上溯至2007年iPhone耶穌機發表的那一年,因為iPhone就是一個平板(iPhone的設計原本就是由平板而來,而它而後自此引領了全球平板電腦的浪潮),所以今後要怎麼看平板?
首先,要認知到:平板是一個新的產品類項,整個平板領域就是一類產業;其次,平板就是平板,如果得明確為平板正名,應該稱之為「平板行動裝置」才為恰當,平板就是平板行動裝置,但是不見得非得只能是平板電腦而已,我認為平板行動裝置依使用者需求及主要效能,至少還可細分為四大趨向:它可以變身為運算型平板(類電腦行動裝置)、或是化身為娛樂型平板(泛多媒體行動裝置)、或是當作通訊型平板(手機概念行動裝置)、或簡易型平板(純上網行動裝置)都可以。【圖1】
搞清「4向3分」,方能廓清寰宇
現在許多電子消費性產品的品牌商或製造商,之所以自陷於「產品創新困境」或「超熱競爭困境」,最大原因就是他們沒能深刻理解「行動裝置」與平板裝置(二者又各不同)的定義,因而未能得窺該產業全貌,所以才會霧裡看花、半籌莫展。
*閱讀本文時,如果能將以上所提之「平板裝置四大趨向」與其后所提之「行動裝置三大分類」做個完整的思考咀嚼,應該有助於掌握對未來商品佈局思維。
2. 手機可以做成平板,平板也能像手機。
手機當然可以放阿規格及功能,效仿現有平板(平板手機),相對地,平板行動裝置當然也能做成如手機般更小的掌上裝置並加入行動電話功能(手機平板)。
像手機一樣外型的迷你平板,可望成為一個全新的利基市場(手機型平板),但是卻未必一定得依附電信商,它的特徵是雙模設計「手機/平板」,即使不插入SIN卡也能使用,也就是說雖然長得像手機卻不是手機,而是手機通用版的平板。
由圖1可見,定位最尷尬的當屬「筆電」這類品項了,筆電未來將何去何從呢?我個人認為筆電是會被平板取代的舊世代行動裝置,所以仍以筆電為核心業務的品牌商最好應有快速撤離這個市場的準備。
3.「穿戴裝置」是第三類行動裝置。
穿戴裝置不只是平板或手機的延伸,它算是另一類的行動延伸裝置。
簡單來說,未來至少應該會有三大類行動裝置市場:智慧型手機(手持通信行動裝置)、智慧型平板(可攜平板行動裝置)、與智慧型穿戴裝置(穿戴式行動裝置);【圖2】且此三類裝置均可各自混血,或互相延伸雜交、或視需要而成為其他行動裝置之附屬配件裝置。
話雖如此,然而對於若干研究機構預測穿戴裝置在兩三年後可望變成火紅商品、並競相發表市場規模的預測數據的看法(某預測機構指出穿戴裝置到2016年將達到60億美元規模、另有報導引用某研究機構預測穿戴裝置產值可望從2011年的12億美元成長到2018年的183億美元),對此,我都覺得這些僅是沒有所本、荒誕輕率且悖離現實的巧言臆測罷了,不值一哂。
我所持的兩大理由如下:
第一:穿戴裝置非常有潛力,但是迄今仍未有端倪可看見近期內有任何符合「殺手級應用」產品能夠出現;任何一項創新科技應用,唯有當它具備殺手級價值時,才能稱為「破壞性創新科技」,當「破壞性創新」(包括新科技、新模式…等)出現時,會引起兩大層面的巨變,其一是改變整個產業生態,其二是創造出更多可能性、並加速擴張整體市場規模。
第二:穿戴裝置之所以獲得青睞,有很大的成份與「隨身行動化」有關,因此穿戴裝置科技的關鍵因素,其中三項肯定與微晶片科技、電池科技(耗電及長時供電)、及微投影技術應用有關,但這些科技要獲得突破恐怕至少還得多加把勁。
穿戴裝置幾時能爆發還很難說,重點在眾廠商誰具有「預見趨勢的能力」,一旦出現「破壞性創新」,其規模絕對是爆量看漲,上看千億都大有可能,穿戴裝置爆發的時間點也許需要5、7年,但也有可能兩三年間就一飛衝天也說不定。
* 關於穿戴裝置未來趨勢發展的相關表述,擬於日後另撰「穿戴裝置的前景」專文時再來詳析。
~~未完待續~~ 請繼續閱讀【混血王子的背叛(中)】
【發表於:2014/01/16 ─── 米勒的行銷世界 】 (首發表日:2013/11/0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