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

※請特別關注下一期(06/11)文章!(一張圖看「誠品的事業策略規劃矩陣」)
「誠品」應以策略性思維去重新審視其「事業版圖規劃」。
「誠品的事業規劃要如何制定?」. 下期內容很精彩!請勿錯過!


https://www.facebook.com/MTmelove/posts/1748566371950850
在誠品的股東會上,對於誠品的未來營運布局,誠品董事長吳旻潔給了外界兩個答案:一是「加快電商平台腳步」、二是「用開關店調整體質」。
其一,誠品自有的「電商平台」年底就要上線,但是會對誠品電商平台懷抱期待的人應該不多吧?
其二,吳旻潔告訴股東說,「今年『用力關店』是重要的體質調整策略」。但真實的情況是,「誠品生活並非靠賣書賺錢,而是以經營商場賺取利潤」。所以,吳旻潔的誠品戰略,是否搞錯了什麼?

-------------------------------

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於台北市仁愛敦南圓環風光開幕,1999年開全球先河、首創24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敦南店,開啟了誠品成為台灣文化聖殿的一頁傳奇,誠品敦南店與誠品自此成為許多人到台北必想朝聖之首選。
日前因為合約到期,加上受到前一波疫情影響,誠品敦南店順勢宣佈5月31日結束營業,又再次引來人潮聚集膜拜,搶著「見證歷史時刻」。

image

(圖:誠品敦南店5月31日熄燈……   圖片來源:網路)

但在激情之後,客觀看待誠品日常營運,米勒不得不說:「誠品之難,非關當前疫情,而是更早之前即已有之。」

在誠品的股東會上,對於誠品的未來營運布局,誠品董事長吳旻潔給了外界兩個答案:一是「加快電商平台腳步」、二是「用開關店調整體質」。

但「靠電商轉型和展店換骨」,真能為誠品再創事業第二春?
又或者,誠品的電商問題與轉型再造,「訂閱制」可以有解?

-----------------

~在閱覽正文之前,推薦您可以看下這個短視頻~

5分鐘看「訂閱制」:https://youtu.be/DRxu6r5uoq8

-------------------------------
吳旻潔:「誠品未來還會努力關店!」

全球第一家24小時營運的誠品敦南店熄燈,吳旻潔說「誠品未來還會努力關店!」。經濟日報點出誠品有兩大挑戰(《告別敦南誠品 吳旻潔收放間的兩大挑戰》),經濟日報認為,「吳旻潔面對股東、員工等利害關係人,則是面對兩大挑戰:台灣門市如何在開關店中,找出最好的平衡?以及誠品跨足飯店的「誠品行旅」,如何逆風突圍?」

在誠品今年的股東會上,吳旻潔告訴股東說,「今年『用力關店』是重要的體質調整策略」。

但米勒認為,誠品的經營核心不在「用力關店或開店」,而在於誠品的領導人有沒有、以及能不能「找出真正的問題」──
問題的重點不在店的收放(關店、開店)調整,而在於誠品一直只顧守著書店這面名聲大旗,卻沒能真正勘破以下這三大關鍵問題:

一、營運績效弱

二、人才有斷層

三、思維不長進

------------------------------------

1、營運績效弱──

誠品之難,非關當前疫情,而是更早之前即已有之。

所以,按誠品現在的海外展店戰略,也無能解決此一根結老久的問題,只能繼續維繫住所謂「誠品榮光」的那個假象而已。至於在國內(展店)部份,誠品未來打算在小社區和選定一些還未展店的縣市或地區,如基隆、淡水、南投等地去開設新的書店門市,這樣的想法更是完全偏離戰略軌道。

要知道,「關店及再開新店,以維持書店的營收規模」,這是誠品錯誤戰略思維的總源頭,真正的解決之道應該是要從「定位與商模」這兩方向切入問題,重新找出誠品合宜的「融合定位」與更佳的「獲利模式」,那才是解決整個誠品集團營運績效羼弱的正本清源之道。

就像經濟日報所說的,「誠品虧損15年、賠了20億,直到轉成商場模式才開始找到獲利的方程式」,而且媒體說的很直白,「誠品生並非靠賣書賺錢,而是以經營商場賺取利潤」。

從獲利模式的角度來看,誠品書店一直叫好不叫座,不賺錢,好不容易經由搭載「誠品生活」這樣以百貨商場複合經營型態為主的商業模式,才總算找到「比較得體」的獲利模式。但是,米勒在《誠品的困境與挑戰》中就曾說過,與其他百貨商場相比,事實上誠品生活的營運績效並不突出,而且整個誠品生活雖說業務領域很多元,還涵蓋了餐旅和旅館事業以及通路事業(百貨商場),但真正可以稱道的還是只有百貨商場這一塊而已。

所以,媒體雖然也提出「誠品今年要關八家店,明年要靠什麼賺錢?」這樣的質疑,這個問題只是針對誠品書店而來,但其實,沒點破的是:誠品的問題與挑戰,不能只以誠品書店論。

我的觀察是,「誠品書店與誠品生活不只攸戚相關,而且同時有其各自的營運盲點及問題待解」,這個才是吳旻潔與誠品真正的挑戰所在,如果勘不破此一癥結點,誠品問題就始終懸而未解。


------------------

2、人才有斷層──

誠品只有書店營運人才,缺少創新人才與懂策略的人才。

任何企業,不管是老企要轉型、或是新企搶市場,都必須打破現有產業界限、並重訂遊戲規則,才能贏取新戰場的新主導權,領導者與挑戰者都必須引進新的創新人才與思維,或者從製程、流程、設計、行銷模式面做創新;
必須發展創新的商業模式,才有機會改變賽局。

換言之,「創新的人才、創新的思維、創新的商模」,三者缺一不可。
而在這裡,企業能做的事,首先就是找到合適的人才。
所謂「大軍未動,糧秣先行」,糧秣指的就是資源的爭奪,而在現代商場上,最優先、也最重要的資源即是「人才」。

在市場的戰爭與淘汰賽中,「人才的爭奪戰」永遠先行。

科特勒:「所有的企業領導人都該全神貫注在開創新策略、新組織架構及新企業文化上」!

米勒也曾多次提醒企業:「管理能力並不是經營能力的全部,遇危機時必須靠策略與創新能力突圍」。誠品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他們只有書店營運人才,缺少創新人才與懂策略的人才。

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卻往往也是真相所在,大多數的企業家都以為管理能力才是企業領導人最重要的能力,事實上,經營能力除了包括管理能力、領導能力這兩種不同能力之外,另外還有策略能力、創新能力等。有些領導人可以勝任承平時期的管理任務,這代表他有卓越的管理能力或領導能力,但是在動盪時期,策略能力與創新能力,卻是要比管理能力更能顯示出在亂世中的價值來。(《掙脫困境:企業的十大困境》
博客來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5915

------------------

3、思維不長進──

「誠品人」總停留在誠品書店的風光時代,策略思維未能與時俱進。

以「做電商」這事來說,也能看出吳旻潔的策略判斷,顯然跟不上時勢變化。
從這個地方也再次驗證前述說法為真──誠品只有開書店在行,其他則很弱。

誠品生活董事長吳旻潔在5月27日的股東會上,終於說出要開始做電商了,這也自打臉多年前吳旻潔說「誠品不做電商」的決策是嚴重誤判局勢。

然而時隔多年後吳旻潔才醒悟,改口說要加快電商布局,而且還要推自有電商平台。吳旻潔表示「誠品平台」年底就要上線。吳旻潔說,今年將加快電商和供應鏈建置,12月將上線「誠品平台」,第一波鎖定5月底24小時營運的信義店,上架商品的書和文創商品等超過40萬種,是實體商店商品的2.6倍。

對於為何以前說絕不做電商,到現在態度大轉變?
吳旻潔解釋,「以前不明白線上定位,是因秉持著創辦人吳清友『款待』人的初心,習慣經營實體通路,現在不發展線上就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另外,舊網站服務不友善,待12月推出線上平台,就會淘汰舊系統。」

容我不客氣指出誠品的兩大核心問題:除了人才有斷層之外,思維也很不長進。

「營運績效弱」還可以有機會轉正,只要找對人才就行。
「人才與思維」,是企業要轉正,最大的兩個重要「開關」樞紐。

要做大布局,卻沒有策略人才;要做大創新,也沒有創新人才」,這不是空口說白話嗎?
誠品從前即因為不懂電商、也沒有那樣的人才,所以才矢口說不做電商(避之就當沒事),如今體悟到,不能悖離電商而自抱實體書店自嗨,就像在寒夜中點火柴取暖的小女孩,冰冷現實很快就會來到眼前,於是「電商牌」才重新起死回生。

但,這麼多年過去了,誠品到現在才戡破問題、才說要大力推電商,這樣的落後未免忒多?
而且,我想問誠品,知道「電商是什麼?」、「平台是什麼」嗎?

誠心建議誠品,缺電商人才,就從電商界找人,不要再繼續抱殘守缺。
用做手機的概念做電動二輪車,很有機會翻轉新天地,gogoro就是;
但是如果如誠品那般,繼續用書店的概念和人才去做電商,肯定只有完蛋。

誠品既然決定做電商、並要在年底推出平台了,此時不是應該優先盤點現有的人才庫足不足的問題嗎?

「努力」,是要用對力、用對地方!想想兩年前,燦坤為遂其數位轉型大計,當初還特意「努力」挖了台灣小米總經理來幹此大事,雖然最後因心志不堅而未能畢其功,但至少燦坤有心、而且知道專業人才的重要。那麼誠品呢?

在下任何決心之前,「努力找人才」,是最起碼的準備工作。
(誠品應要「努力去找人才」,而不是「努力去開關店」!)

----------------

最後我做個總結:

誠品的問題之源並不在書店,而在總體的營運、定位與商模

由於誠品一直只將目光和焦點放在「書店」上,以至於他們找不到定向。
戰略及布局也只能圍繞著自己熟悉的「書店本業以及如何賣書」打轉,只注視著「如何展店、及如何做電商銷售」,視野太狹隘以致於看不見其他市場機會。

延續上一期《馬克強生的「核心與關聯市場矩陣」》,下一期──「米勒的商業模式策略架構」,我要再來補述一些「新利基市場機會」的東西,我會談到四類市場機會(或陷阱):「核心事業」、「關聯事業」、「策略性事業」與「策略性事業」。
讀者可以留意它們的差別,也希望誠品高層能關注我下期的文章。

-------------------
誠品應以策略性思維去重新審視其「事業版圖規劃」。

至於「誠品的事業規劃」要怎麼定呢?

下期會給答案!(誠品的「事業策略規劃矩陣」)

PS. 不久之後,我還會發表一些關於「模式」的文章,敬請持續關注~~

-------------------------------

後記:推薦一支不錯的視頻:5分鐘看「訂閱制」

前幾天,商模群組有人上傳了一支關於「訂閱制」的視頻,這支視頻製作蠻用心,內容也不錯,推薦大家在閱讀完本期文章後,不妨點進去看一下這支大概長度5分鐘左右的短視頻。5分鐘看「訂閱制」

「訂閱制」這兩年很夯,是繼「共享經濟」之後出現的新名詞。
關於「訂閱制」,當然也有人持中立的看法,就像幾年前分享經濟喊出的「萬物皆可共享」一樣,看好訂閱制的人,也似有「萬物皆可訂閱」那般熱衷過頭,只剩吹捧而少質疑聲浪,一位群友便認為,如果訂閱制真有那麼好,是新萬靈丹的話,那麼所有採取訂閱制的行業都應該在此時賺到錢,可是事實並沒有。

平心而論,「訂閱制」這種商模的立基點,可能確實優於「共享經濟」,因為後者的獲利模式是很有問題的。只是,不管任何一種商模,訂閱制也好、共享經濟也好,「商業模式與獲利模式要如何設計」,才是決定商模能否站穩腳跟的關鍵。

本文(開關收放間,先破3迷惘)談的是﹝誠品必須先勘破三大關鍵問題﹞,但是我在今年2月份於《台灣10品牌 轉型突破口(五之三)》這篇文章中,是從另一個面向談誠品的其他問題,並提出「誠品轉型的3個突破口」(※)

同時,米勒在《台灣10品牌 轉型突破口(五之三)》,亦將「誠品」與「蘋果新聞網」相提並列,其中一個原因,即與「訂閱制」有關(這即是我說的另一個面向),我認為誠品與蘋果新聞網,都應該參酌「訂閱制」這種商模之新思維以及這種新做法、新的商務設計。

關於「訂閱制」這種新商模,我的看法如下:如若對照去年蘋果新聞網強推新聞數位化轉型的失敗,和聯晚6月1日的停刊宣告,以及誠品書店在營收上的全面大挫敗,甚至是燦坤等這些企業為何競爭力會大衰退,我認為「訂閱制」確實有機會讓這些企業得以由黑翻紅。

但重要的是:「模式要如何設計?!」,這才是開關之處。

#夢想經紀事務所
5分鐘看「訂閱制」》,鏈結址在這裡:https://youtu.be/DRxu6r5uoq8

您也可以在臉書的﹝夢想經紀事務所﹞粉絲專頁,找到這支視頻。

 

【發表於:2020/06/03 ─── 米勒的行銷世界】

---------------------

※「誠品轉型的3個突破口」:

一、誠品的新核心價值不是「書店」,而是「文化」。
「書店」讓誠品的轉型受到封印,唯有重新以「文化」為新的核心定位,才能讓其華麗變身。

二、誠品是品牌,所以誠品可以是「無印良品」、「Super紅樓」、「影視基地」、「文化與藝術媒體」…或任何其他。

三、誠品一度錯失了轉型電商的最佳時機,如今可以轉從「訂閱」重新出發,切不可再錯過「電子書平台」這個突破口了;此外,也應將「電子書體驗」場域的導入,列為是其未來實體書店轉型之優先重點。

https://mtmelove.pixnet.net/blog/post/351730279

arrow
arrow

    米勒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