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01
https://www.facebook.com/MTmelove/posts/2254843014656514
台灣Pay欲收編街口支付和LINE Pay,可分從三處收編,一是金融端,二是用戶端,三是扶持第三勢力。
別的不說,光是「紅利轉換」這一塊,各家Pay永遠只能各做各的,沒有誰能跳出來,弄一個讓紅利或消費點數可以互相轉換的大平台,但唯有台灣Pay可以出面來做整合者,建置一個大平台,只要掌握了用戶端,店家自然會買單,就可以輕忽街口支付與LINE Pay的影響勢力了,到時再來談「Pay合」才有話語權。
(圖:台灣Pay要推「QR Code共通標準」... 「台灣Pay官網」)
-------------------------------
只有5%市占率的台灣Pay,竟想Pay掉街口支付和LINE Pay
過去兩年,一直有人詬病「台灣Pay」做的「平台夢」太大、太不真實了,以其電子支付的市占率不到5%,卻還想著要做「QR Code支付標準」,不過,如果知道在他背後撐腰的是官方,那或許理解度就不一樣了,看看中國就是這麼幹的,任你財大氣粗、市占寡頭壟斷的騰訊支付(微信支付)和阿里支付(支付寶),遇到官方強要也得低頭,中國已確定今年3月將實施限制微信與支付寶的收款碼應用了。
街口支付和LINE Pay不想被「台灣Pay」Pay(配)掉,原因就是這兩大民營Pay很「靠勢」(有高市佔率撐腰),這個時候,台灣Pay便得要端出實力來,唯有以戰,才能逼使街口支付和LINE Pay乖乖加入「台灣QR Code共通標準」的Pay整合行列。
-------------------------------
Pay不Pay,有關係
三年前,財政部設立了一個「公股事業金融科技研發成果整合平台」,當時即已擬定了台灣Pay「QR Code共通標準」的三階段發展計畫,而該計畫是統由官方色彩強烈的財金公司來主導。
雖然財政部一再表明,「台灣Pay」的立場及角色是要成為中立平台角色,目的是為了確保QR Code支付效率及交易安全,因此前端商戶與消費者還是由各支付業者經營。從業者經營的公正性及效益面來看,台灣Pay QRCode要推「共通支付標準」,確實有利於「不同品牌支付業者互聯互通,可提高行動支付使用率」,也有助於國內支付業者都能公平、自由加入,其立意甚為良好。
但是在現實面,雖然兩年前財金公司即已與主要的支付業者,包括街口支付、歐付寶、橘子支付、簡單支付、國際連等五家電子支付業者,以及悠遊卡、一卡通、icash、有錢卡4家電票公司,共9家完成MOU簽約,但簽訂MOU並不保證日後一定會加入台灣Pay的共通規格。原因很簡單,純為市場考量!
推行共通支付標準的主要關鍵在於,市佔率高的電支、電票業者必須加入並完成QR Code規格的轉換,但這些市佔率高的業者,如果改弦易轍,將自己的QR Code換成台灣Pay的QR Code,那便與自廢武功無異,系統變更需要改動的技術和成本的事小,但棄用自己的QR Code,等於讓多年經營的高市佔瞬間歸零,誰會願意將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場拱手讓人?因此,LINE Pay一卡通、街口支付這兩家市佔率最高的代表性業者,完全沒有加入QR Code共通標準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
官方要推,民營不甩。台灣Pay應該怎麼做呢?
米勒幫台灣Pay擬了一套「打通關的策略」!
一語道之,台灣Pay要推「QR Code共通標準」,但街口支付、LINE Pay一卡通等兩大市場支付龍頭沒意願加入"共用QR Code機制整合支付"計畫。原因就在於,財政部推廣「共通支付標準」的訴求點根本就搞錯方向了,不但無法打動這幾家大的電子支付主流業者,反還加深業者疑慮,只有途增阻力而已。
官方想推,民營不甩。那麼,台灣Pay應該怎麼做呢?
台灣Pay欲收編街口支付和LINE Pay,可試試以下三招:
可分從三處收編,一是金融端,二是用戶端,三是扶持第三勢力。
-------------------------
第一招:打通「第三方支付關卡」,從金融端拉攏用戶端
先丟開一廂情願要向電支業者推銷「QR Code共通標準」的思維,台灣Pay要先做的是「突破第三方支付的關卡」,街口支付與LINE Pay一卡通的強項在使用者眾,這裡的「使用者」指的是用戶端,也就是商家和消費者。
台灣Pay雖在用戶端已失先機,但可以反向從金融端借力使力,畢竟金融端皆受財政部管轄,換言之,金融機構皆可成為台灣Pay的護法,有了這群「金護法」,再灑點銀子做促銷,也能收服民眾使用台灣Pay,可與街口支付和LINE Pay一較高下了,說實在的,台灣Pay如果自己不努力去衝用戶率,只想坐等別人來跟你「Pay合」的春秋大夢,會不會有點懶惰了呢?
前陣子發行振興五倍券之時,原本應是台灣Pay反撲市場的好時機,因為多數民眾都願意為了增加優惠而綁定數位五倍券,如果台灣Pay能借財政部之力,趁五倍券之力,就能好生地操作「從金融端拉攏用戶端」的一招好棋,可惜台灣Pay又再次錯過了。
再回頭看看前陣子,有些銀行在推廣勸誘民眾「數位綁五倍券」到自家銀行時的行銷醜態,部份銀行不願意追加提撥福利給民眾就算了,還用欺騙的方式把「零回饋福利」用話術包裝成「100%回饋」。如果財金公司有先見之識,當初能先規劃以「數位綁五倍券」來藉勢綁定QR Code共通標準的電子支付App推廣的話,相信那一波或許能增加五百萬至千萬會員數呢。
米勒給台灣Pay的第一個戰略建議,就是逆向出擊,可從金融端拉攏用戶端,進而一舉打通「第三方支付的關卡」。
-------------------------
第二招:建置「轉儲匯」大平台,強壓單Pay功能的私平台
各家的電子支付「Pay」,甭管市佔多高,亦非都可高枕無憂,這些Pay都有個共同的隱患和弱點,由於他們都是各做各的Pay,既是私有的平台,難免流於功能單薄,因為再有豐厚資源,也只能綁定在自家平台上,這樣的話消費者會員的福利自然無法擴至最大,這就是各家Pay的弱點,台灣Pay的第二個戰略即可由此下手,讓自己成為一個大平台,便能強壓單Pay功能的這些私平台。
別的不說,光是「紅利轉換」這一塊,各家Pay永遠只能各做各的,沒有誰能跳出來,弄一個讓紅利或消費點數可以互相轉換的大平台,但唯有台灣Pay可以出面來做整合者,建置一個像這類多功能暨資源集中整合的整合者角色。
一旦台灣Pay建置出這樣子的大平台,不待招手,各家Pay自會主動想進來「Pay合」了。
除了建置「紅利及消費點數」這樣的大平台之外,還有「轉儲匯」的大平台,這些都是消費者所需的強大服務,只要台灣Pay做出來了,自能掌握龐大使用者,而當這樣的平台建置成功,「QR Code支付標準」自然水到渠成(消費只認它),又何必多此一舉招其他電支業者加入行列呢?
只要你的使用者最多、能喚起最多需求,你就自然能夠成為標準建置者!
~以上兩招都是從用戶的需求下手,只要掌握了用戶端,店家自然會買單,就可以輕忽街口支付與LINE Pay的影響勢力了,到時再來談Pay合,才有話語權。
-------------------------
第三招:協同悠遊卡併肩作戰,一舉衝高簽約店家數
街口支付與LINE Pay的優勢只有一點,就是各自擁有為數不少的簽約店家數,而LINE Pay更與高雄捷運的一卡通結盟,原本一卡通的用戶及發卡數遠不及台北捷運公司的悠遊卡,惟其勝在取得電支(電子支付)執照的時間點早於悠遊卡,但如今金管會已正式核准悠遊卡可以兼營電子支付,所以悠遊卡也已準備好要衝刺電支業務了。
在另一頭,台灣Pay要推的「QR Code共通標準」,這種「掃碼交易」正好與悠遊卡想力推的「夜市付款」利益相符,因此,台灣Pay第三個以戰逼宮的策略,就是要「扶持第三勢力」。
台灣Pay可以協同悠遊卡併肩作戰、或是找全聯合作,因為台灣Pay與這些第三、四家的電支電付業者有共同的利益及敵手,無論悠遊卡或全聯PXPay 的用戶都很可觀,他們缺的只是合作店家數的布局太晚、太弱而已,台灣Pay只需負責出面去補強店家簽約這一塊即可。
憑藉悠遊卡加上全聯(以及更多其他業者)的用戶數,再去推店家的簽約合作便無懸念了,如此便可以一舉衝高簽約店家數,等於也可一舉解除街口支付與LINE Pay的優勢,而且用戶數方面也會登上台灣第一。
-------------------------
終極大絕招:換手數位發展部,官方軟硬兼施,民間莫敢不從
還有一個終極大絕招,就是傚仿中國,官方強渡關山。
中國人行在去年(2021年)10月13日宣布電子支付系統管理辦法,明訂從明年3月1日起將把「掃碼支付」納入監管,包括微信、支付寶等個人收款碼都不能用於經營性服務。中國官方這項規定,形同強取,以監管為名,一紙行政命令就將微信和支付寶的電子支付收歸國控,日後如要硬推只能使用「中央版的QR Code」那也不意外。
於此同時,我國立法院於上月28日已三讀通過數位發展部組織法及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確定成立「數位發展部」,專責整合電信、資訊、資安、網路與傳播等五大領域。
日後官方如要強推台灣Pay,逼民營企業乖乖就範,只要由數位發展部出面邀請業者來部裡「喝咖啡」,便可名正言順地以「資訊、資安」為由,要求所有電支業者都得無條件配合,加入「QR Code共通標準」,那還不手到擒來?
(延伸閱讀:《要發展國家數位化,只能以「新設一個部」為方法嗎?》https://mtmelove.pixnet.net/blog/post/354515206)
翻開數位發展部的組織規章,下設資通安全署與數位產業署,分責國家資通安全政策規畫與數位經濟發展;還新設國家資通安全委員會,負責研發資通安全科技、協助規畫與推動國家資通安全防護機制等工作。所以,原本屬於經濟部商業司所職掌的第三方支付、電子簽章相關業務,也改撥至數位發展部。
因此,原由財部力推的該項「台灣Pay支付標準」政策,今年也可一併撥交給"數位"發展部,不但更名正言順,也可做為明年新部上路三把火的第一把「"樹威"」之火。
「官山」強渡是好招,當局習用已成癖;
立法政院雙聯手,掃除「民礙」不猶疑。
【發表於:2022/01/05 ─── 米勒的行銷世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