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03
https://www.facebook.com/MTmelove/posts/1529540040520152
價值定位已凌駕於低價定位之上,但是,放棄低價策略不代表不能吸引足夠的優質來客數;反之亦然。
當企業只能以「便宜行事」為策略時,就失去了發展獨創一格的更好機會,這些企業就是因為沒能提早察覺「消費者轉而追求價值型商品,而非價格型商品」的趨勢,並提出因應之道(強化定位、或重區隔、或細分化),這才是讓他們走向平庸化及喪失其獨創性優勢的最大原因。
-----------------------------
~《米勒新聞報讀》19-10-16~
【退出台日港,Forever21將聲請破產、關350店】
由韓國移民張元道、張金淑夫婦在1984年創立,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的美國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去年收掉台灣信義ATT 4 FUN的專賣店後,在今年3月底台灣最後一家店也收攤,全面撤出台灣,接著又陸續關閉日本及香港分店,當時市場就傳出Forever 21可能破產,如今Forever 21證實將聲請破產的消息,並關閉全球350家分店。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10641
(圖片來源:網路/本文使用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通知我們即予下架)
-----------------------------
「Forever 21」的主要錯誤
我在行銷策略研討群組上PO了「Forever 21」這個案例,一位對時尚向來敏感的某位群友一針見血直指,Forever 21的問題不全然在零售與電商的競爭課題,而是他們的經營策略出了問題。她說,「一樣都是快時尚服飾,而且同樣都以零售為主業,Forever 21已經即將收攤,然而Zara、H&M、UNIQLO等卻還是在成長,可見,最主要的問題應該還是在『經營策略』上」。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Forever 21」處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定位。
《數位時代》有一篇文章也有相似的觀察, 作者(陳建鈞)於文章中指出,「Forever21聲請破產,關閉全球350間分店、退出40國營運,是因為做錯這4件事」:
1、電商崛起,Forever 21 卻大肆展店、反其道而行。
2、Zara、H&M 投入線上平台經營,Forever 21選擇漠視。
3、童裝、孕婦裝、大尺碼都賣,把自己變成四不像的傳統百貨。
4、在時尚界失去影響力,品質下降、設計走下坡。
-----------------------------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近幾年來,電商對快時尚的衝擊加劇確是事實,不過,任何產業、任何時刻,雖然有人賠錢,卻也有人賺錢,所以我們常說,「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以「快時尚服飾」這個產業來看也是如此,「因應市場變動的彈性」,與「強化市場應變的能力」,這兩件事同等重要。
舉例來說,就「面對電商衝擊」這件事而言,中國大陸前幾大鞋業零售品牌,包括大眾鞋王「達芙妮」、女鞋鞋王「百麗」、真皮鞋王「富貴鳥」…等,先後都被市場下架了;他們或大舉裁員關店、或下市、或破產,箇中原因,則皆與:誤認自己為「零售產業」而非「時尚產業」,而且在面對電商時的態度及其因應之道(抗拒電商、或順時應勢而為)皆有很大的關係。
雖然,從表面上看,電商看似是擊敗零售業之刀斧手,然則,事出乃有因,真正的癥結還是因為這些企業自己讓自己變得「不合時宜」了,才會為市場所棄;所以說,如果要說緣由,應該說「他們是被市場下架,而非被電商下架」。
鞋零售業如此,快時尚服飾業亦然
從表象來看,Forever 21關店收攤是因為電商的競爭,然則果因卻不在此。
像是Zara、H&M,他們會順應電商潮流,而在擴張零售門市之外,也同時投入線上平台的經營,反觀Forever 21卻是食古不化,繼續選擇漠視電商及新競爭者,其結果就是聲請破產、退出40國營運、關閉全球350間分店。
所以,Forever 21關店,是電商因素造成的嗎?
不!當然不會是這個原因。
再舉個例子,UNIQLO(優衣庫)從2014年到2016年,一度也因修正定位失當而遇挫,所幸他們發現問題並調復回來了,最後總算尚能化險為夷。
-------------------------------
兩年前,我寫了一篇:【快時尚品牌失速的原因】,談的便是「價值和價格的比值性」。
自2016年上半年度(2015年9月到2016年2月),日本優衣庫同店客流量平均下降6.3%,儘管日本優衣庫從2016年2月初為「微幅漲價」測試做出了修正,將部分商品重新降價300到1,000日圓,但顯然未能扭轉頹勢,迅銷零售在2016年上半年度淨利比去年同期減退55%。
2016年4月,優衣庫會長兼社長柳井正接受日經新聞訪問時表示:「日本優衣庫產品將會降價,恢復到之前的簡單定價模式,因過去兩年的漲價策略已證明是個錯誤」。
(※請參見文末-「延伸閱讀」)
-----------------------------
店格不同,定位有別
如果我們去看更多快時尚飾服飾零售業的案例,可以發現,電商的衝擊,的確不會是影響客人上門消費的最主要因素,許多快時尚飾服飾的門市到現在仍然門庭若市。
其實,「Forever 21」和「H&M」的店坪較大,如從商業及營運模式的角度來看,還有另外其他店數較多、店格較小(就營運坪數規模而言),同質的快時尚服飾零售店可茲比較,例如「Giordano」(佐丹奴)與「NET」這兩家平價服飾連鎖店。
比起「電商因素」,快時尚的「營運模式」更是關鍵!
Giordano是港台媒體聞人黎智英所開創的連鎖服裝品牌,後來因黎智英個人強烈的政治色彩遭北京政府封殺,所以黎智英被逼將手頭上所有的Giordano持股全部低價出脫了,之後黎智英改經營媒體事業。在黎智英經營Giordano期間,Giordano可是做得風風火火的呢,想當初,連日本的柳井在要創辦連鎖店品牌Uniqlo時,也曾經到過香港,向Giordano這個品牌偷師。
但是,如今的Giordano品牌好感度和營運狀況,則皆每況愈下。
和Forever 21的問題一樣,原因出在經營不力。
反之,「NET」則是與「Giordano」呈現反差對比的另一個快時尚服飾品牌,等級雷同,同樣的衣服,類似的款式設計和材質,「Giordano」的訂價幾乎是「NET」的兩倍或更多,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會購買哪一個品牌的商品?
如果各位有興趣,可以去比較NET和Giordano這兩家的營運狀況,便知道「經營策略才是最主要的問題」這話很正確。
---------
PS.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NET」其實是一個台灣品牌,而且是由台灣早期從事服飾門市通路的「主婦商場」(除了是零售通路之外,本身也是一個主打低價的服飾品牌)所自創的一個「高級」服飾品牌(這裡的「高級」,應該用比較級)。
相對於「主婦商場」這個「低價的零售通路暨服飾品牌」定位的形象,「NET」算是「相對比較高級」的一個快時尚服飾品牌;而且,不管怎麼說,早年在「快時尚服飾」這個名詞還未興起之前,「NET」在當時,確也稱得上是一個較高級、有品位的服飾品牌無誤。
-----------------------------
「定位」新解-「比值」
如果要再細說,這些快時尚服飾品牌在「經營策略」的主要差異點,我會說,其中至為關鍵的核心原因,一言以蔽之,即為「定位」耳。
沒錯,「Forever 21」的主要錯誤,即來自於定位失調。
這一切,都與「你的定位必須能夠與時俱進」有關!
因為Forever 21的定位模糊掉了,於是進退失據,不上不下。
達芙妮、百麗、富貴鳥…也是一樣,敗在定位沒能與時俱進!
定位,必須要能抓住消費者──
找到對的客群、以及能讓自己有競爭力。
下圖是幾個服裝零售品牌的定位圖。
市場定位圖,對於企業的品牌及經營,是一個很重要的營銷規畫工具。
(圖:知名服裝零售品牌定位圖 / 圖片來源:https://transbiz.com.tw)
------------
對於這幾個時尚品牌的市場定位及各家經營策略,簡短評析如下:
H牌(H&M):有非常平價的選擇,但也有比較有質感的選擇,甚至還不定期與各時尚產業名人合作,等於定期都會有話題性;加上現在大家開始重視環境保護,H牌也開始跟上這波潮流。
N牌(NET):就是超級平價的品牌,但材質也很一般(*)。
簡單講,這個品牌的定位就是以特別平價取勝,就是超級快時尚,其族群幾乎都是學生和大媽、和對時尚敏感度沒那麼在乎的人,所以設計上也不會那麼前衛和特別,他們每季推出的服飾大多是以基本款為主,也會搭一些流行款以增加豐富度。
至於F牌(Forever 21),設計雖然很前衛,但是材質不夠好。設計上來說,是有點經濟能力的人比較會考慮的品牌,但我花一樣、甚至多一點點的錢,可以升級買到好一點材質的H牌,那麼我幹嘛選F牌呢?有些消費者會這麼想;而對只買得起N牌、或只願意花錢買N牌這種價位的消費者來說,F牌的設計又太前衛了。
*米勒補充:
不過,N牌如果和G牌(Giordano)比,又好得太多了。
N牌的定位設定很平實,在品牌的市場定位圖中,N牌就是以強烈追求「CP值」,為其市場定位。
---------------------
除了追求「CP值」之外,還可以追求「什麼值」呢?.
雖然以上談的是「市場定位」之於經營策略的關聯。
不過,依我的新解,「定位」還可以有另一個意涵,那便是「比值性」。
商品要有競爭力,「CP值」(Cost/Performance)、或稱「性價比」、「質價比」絕對是要角的論點。
雖然近幾年,這個由大陸傳過來的「CP值」很被認同、並已逐漸成為市場主流觀點;然而,與「CP值」相對應的另一個面向──追求「CV值」(Cost/Value)、或稱為「比值」,也仍有一撮忠貞信仰的支持者們(包括企業與消費者)。
---------
※「質價比」VS.「值價比」
對於「CV值」,我也喜歡稱之為「比值」,但您也可以名之為「值價比」,這樣的話,可便於與「CP值」(質價比、性價比)做出清晰之界隔。
---------
拉斐.穆罕默德(Rafi Mohammed)曾提出「價格解碼器」概念,他認為基本有5大要素會影響消費者對商品的價值觀感,即:消費者可支配所得、市場環境和法規、替代品價格與取得方便性、產品相對於競爭對手的特點、以及相關產品的價格/需求強度;前二者與外在環境條件有關,後三者不外乎就是指「替代品」、「獨特性」、「性價比(CP值)」
其實,「價格」永遠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為了簡化分析「影響品牌價值」的因素,我認為只須聚焦「價格」及「消費者購買行為模式」這兩大層面就好。
如果您細心觀察,會發現我們對於各個品牌商品做出「定位」的依據,通常是來自於某些為吾人所看重之評估因子(也就是那些「會影響消費者對商品之關聯因子」),經由品牌商品的廣告、知名度、聯想度與好感度等,以及消費者親身試用、五感體驗、或是話題、故事、口碑傳播…等影響,最終在消費者的心理評鑒機制內,產出並形成了某種認知觀感(此即「消費者對商品的價值觀感」),這就是商品定位的程序!
您看,「定位」是不是與「比值」有很大關聯呢!
消費者會以某些因子,去評估該品牌商品與其他競爭品牌的相對得分高低,結果就形成了各個品牌在消費者心置中之市場位置。
總括言之,「定位」就是一群關聯因子集合體的「比值」結果;
「比值」的高低得失,即決定該品牌商品的所在位置(定位)。
------------------
之後,我還會再多聊點「定位」在其他層面的另外意涵。
(下一期我們再來談點「比值」,以及「三角定位法則」)
【發表於:2019/10/16─── 米勒的行銷世界】
------------------------------
~~延伸閱讀~~
※【快時尚品牌失速的原因】
(米勒/原稿發表於2017年5月)
「以價值型商品取代價格型商品」,已是新的消費趨勢,但是要變成「價值型商品」,不能只是提高售價、卻沒有提高質量(品質)。
「以價值型商品取代價格型商品」──簡單來說,這概念就是「比值VS.比價」。但在此之前,企業必須先對你的競爭對手是誰有所感知;「你的競爭對手是誰」,這個問題是所有企業必須先搞清楚的第一個課題。
這幾年意氣風發的全球快時尚品牌,在2016年似乎來到成長的低谷,美國消費者研究機構總裁強生在2016年6月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指出「快時尚已經飽和到頂」。
同業間加速展店的超熱競爭所引發的無差異化及需求過剩,再加上電商新勢力及新競爭者的出現,讓快時尚的產業版塊再度產生了需求位移,而最直接的衝擊就是全球各大快時尚品牌在2016年一起失速,像是美國「GAP集團」的主力品牌Gap已連續7季營收出現衰退,其旗下的子品牌Old Navy則宣布將全面退出日本市場;瑞典品牌H&M在2016年第三季的淨利率年減9.2%;日本品牌Uniqlo(優衣庫)衰退幅度更大,其所屬的「迅銷零售」(Fast Retailing)集團2016年下半年度淨利衰退甚至來到八成,成為下墜最深的快時尚品牌。
2014年優衣庫先是調漲售價5%,2015年再漲價10%,優衣庫表示調價原因是為了反映匯率變動,並表示售價應反映公允價值,但這只是優衣庫想藉由獲利提高獲利的對外說詞而已,優衣庫認為在優衣庫這個品牌大獲成功之後,消費者理所當然地會繼續支持他們,所以優衣庫才以「約略提高一點售價」這個方式試圖去提升優衣庫的價值。
優衣庫的這個策略、或說該項試驗,成功了嗎?
自2016年上半年度(2015年9月到2016年2月),日本優衣庫同店客流量平均下降6.3%,儘管日本優衣庫從2016年2月初為「微幅漲價」測試做出了修正,將部分商品重新降價300到1,000日圓,但顯然未能扭轉頹勢,迅銷零售在2016年上半年度淨利比去年同期減退55%。
2016年4月,優衣庫會長兼社長柳井正接受日經新聞訪問時表示:「日本優衣庫產品將會降價,恢復到之前的簡單定價模式,因過去兩年的漲價策略已證明是個錯誤」。柳井正說:「消費者不同意新的、較高的價格(策略)反映公允價值。市況非常嚴苛,我們犯了在這種環境下調漲價格的錯誤,消費者信心最後比我們料想的程度還糟」。
柳井正並表示,「日本優衣庫的產品過去都有1,990日圓與2,990日圓的簡單定價,漲價是個錯誤的另一部分原因,是調漲幅度不上不下,例如2,490日圓,因此未來將恢復1,990日圓這種簡單而清楚的售價。日本優衣庫也將停止多數僅在周末供應的折扣,改為全年提供優惠」。
雖然優衣庫很快就修正了他們為了提高獲利、改變原本平實訂價的市場定位之錯誤,但是傷害已經造成了,優衣庫2016年下半年度淨利衰退高達八成。
「以價值型商品取代價格型商品」,是新的消費趨勢沒錯,但是要變成「價值型商品」,不能只是提高售價、卻沒有提高質量(品質);快時尚的集體沉淪,除了以上那些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快時尚服飾商品「變得愈來愈顯廉價了」。
至於優衣庫,則是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低估消費者對「價值型商品」的品味能力;
第二、柳井正沒搞清楚他們的真正對手是誰。
「以價值型商品取代價格型商品」──簡單來說,這概念就是「比值VS.比價」。但在此之前,企業必須先對你的競爭對手是誰有所感知;「你的競爭對手是誰」,這個問題是所有企業必須先搞清楚的第一個課題。
價值定位已凌駕於低價定位之上,但是,放棄低價策略不代表不能吸引足夠的優質來客數;反之亦然。
當企業只能以「便宜行事」為策略時,就失去了發展獨創一格的更好機會,這些企業就是因為沒能提早察覺「消費者轉而追求價值型商品,而非價格型商品」的趨勢,並提出因應之道(強化定位、或重區隔、或細分化),這才是讓他們走向平庸化及喪失其獨創性優勢的最大原因。
留言列表